朱绂还家罢倚门,留都无事最宜亲。
下车趋走惊邻舍,决狱平反慰老人。
相见只今多邂逅,旧游他日半埃尘。
何年重起扁舟兴,会作东湖十日宾。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张恕朝奉南京签判二首》是苏辙的作品,描写了苏辙送别张恕出使南京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朱绂还家罢倚门,
留都无事最宜亲。
下车趋走惊邻舍,
决狱平反慰老人。
相见只今多邂逅,
旧游他日半埃尘。
何年重起扁舟兴,
会作东湖十日宾。
诗意:
诗的第一首描述了苏辙送别张恕回家的情景。张恕作为南京的签判官,完成了任务后返回故乡。诗人认为张恕回家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因为留在都城也没有什么大事需要他亲自处理。
诗的第二首描述了诗人和张恕相见时的情景。他们的相见是偶然的,表示他们相聚的机会不多。诗人回忆起他们曾经的旧时游玩,现在已经过去了,只剩下了尘土的痕迹。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希望再次重启旅程,与张恕一起游览东湖,度过十天的欢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苏辙送别张恕的情感。诗人描述了张恕回家的喜悦和留在都城无事可做的情景,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诗人回忆起与张恕的旧时游玩,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再聚的期待。
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的描写,通过细腻的笔墨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亲情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示了苏辙深厚的情感和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同时,诗人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产生联想和遐想。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苏辙送别好友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和亲情的思念和期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他的深情和对旧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感受。
早晚飞来入锦城,谁人教解百般鸣。春风红树惊眠处,似妒歌童作艳声。
一国之师亦强名,南阳独许振嘉声。大唐扶得真天子,曾踏毗卢顶上行。
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落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竹色萧萧木叶齐,石边芳草迥凄迷。断猿月落愁人去,正在黄陵庙里啼。
万水千山音信希,空劳魂梦到京畿。漫天岭上频回首,不见虞封泪满衣。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斜倚朱门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