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迎秋翡翠瘦,潇湘漾风瑠璃皴。
夜船载月急如箭,归去来兮休问津。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送照禅人之湖南》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这首诗以衡岳的秋景和湖南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衡岳山迎接着瘦削的秋天,
潇湘江波充满了瑠璃皴的光泽。
夜船载着皎洁的月亮飞速如箭,
回家与再次离去,不再问津。
这首诗表达了禅人照禅离开湖南归程的情景。下面是对诗词的一些赏析:
诗意:
诗中的衡岳山和潇湘江是湖南的代表性自然景观。诗人以秋天的瘦削和江水的瑠璃皴来描绘山水之美,展现了湖南秋天的独特景色。夜船载着明亮的月亮如箭般行驶,给人一种迅速和急迫的感觉。最后,诗人表达了禅人离开湖南的意愿和决心,归去不再问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湖南秋天的美景。通过衡岳山的瘦削和潇湘江的瑠璃皴,诗人传达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感。夜船载着明亮的月亮,形容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匆忙的旅途。诗人通过表达禅人归去的决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和追求自由的心境。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字里行间透露出禅宗的超脱情怀。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将山水与人物内心的感受融为一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描绘了湖南秋天的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禅人归去的祝福和对自由追求的思考。
春光陆续委东流,看到湖边安石榴。更与苏堤鸥鹭约,办舟来赏牡丹秋。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
平生学道已神完,岂复儿童私自怜。醉坠何曾伤内守,色忧当为念先传。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卖却老骢为酒直,大呼乡友作新年。
雨渍岚侵藓晕重,石砮楛矢正相同;取从万里鲸波路,来伴三山鹤发翁。雪上有时留醉草,花前随处打残红。化龙径去吾何憾,且与人间作岁丰。
楼上春阴覆晓云,一河天净碧沄沄。雨宜不骤风宜细,閒倚阑干看水纹。
抛了儒书读相书,却将冷眼看诸儒。曾生肯伴诚斋否?共个渔舟入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