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棲隐入山深,间阔真同金玉音。
已谓清光依日月,不知幽趣尚园林。
暂违陶径菊松面,喜动苏堤梅柳心。
闻道专留荐贤牍,知音当在伯牙琴。
《送赵国宜之官武林》是陈文蔚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对赵国宜之官武林的送别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赞美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自从隐居入深山,
空旷真同金玉音。
曾说清光如日月,
却不知深情仍在园林。
暂别陶径菊松面,
喜动苏堤梅柳心。
传闻仍留荐贤牍,
知音应在伯牙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陈文蔚送别赵国宜之官武林的场景。首句"自从隐居入深山"表达了诗人自己隐居深山的生活状态,与官武林的离别形成对比。接着,诗人用"空旷真同金玉音"来形容官武林的处境,暗示其在官场上的纯粹和高雅。然而,诗人又提到自己曾经说过"清光如日月",但却没有意识到自然景观的深情仍然存在于园林之中,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观察和理解的反思。
第三句"暂别陶径菊松面,喜动苏堤梅柳心"表达了诗人与赵国宜之官武林的暂时分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感动。陶径、菊松、苏堤、梅柳都是著名的园林和自然景观,诗人通过提到这些景点,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享受。
最后两句"传闻仍留荐贤牍,知音应在伯牙琴"表达了诗人对赵国宜之官武林的期待和对知音的渴望。荐贤牍指的是推荐人才的信函,诗人希望赵国宜之能继续保留推荐人才的良好传统。伯牙琴则象征着有共同兴趣和理解的知音,诗人希望能与赵国宜之在琴音之间相会。
这首诗词通过对赵国宜之官武林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和人才的期望。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诗人反映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澹云笼月微黄,柳丝浅色东风紧。夜寒旧事,春期新恨,眉山碧远。尘陌飘香,绣帘垂户,趁时妆面。钿车催去急,珠囊袖冷,愁如海、情一线。犹记初来吴苑。未清霜、飞惊双鬓。嬉游是处,风光无际,舞匆歌茜。陈迹征衫,老容华镜,欢悰都尽。向残灯梦短,梅花晓角,为谁吟怨。
莲有濂溪梅有逋,两家言句满江湖。自惟尚与梅花隔,曾识先生太极图。
文命生轻癸甲,祖龙死惑燕齐。矗矗秦山易识,茫茫禹穴难稽。
黄粱梦觉,忽跳出、北扉西省。今似得何人,老僧退院,秀才下省。罢草河西淮南诏,没一字、谘尚书省学士院文字至朝廷,皆云谘报,不云申也。已交侣樵渔,免教人道,弥封官省。多幸。条冰解去,新衔全省。笑杀太师光,赐灵寿杖,有诏扶他入省。死谥醉侯,生封诗伯,此事不关朝省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他年蓬岛音尘断,留取尊前旧舞衣。
麒麟图画,貂蝉冠冕,青毯自属元勋。绿野旧游,平泉雅咏,霞舒烟卷朝昏。风月小阳春。照玳筵珠履,公子王孙。雪度崧高,影横伊水庆生申。早梅长醉芳尊。况中兴盛际,宥密宗臣。琳馆奉祠,金瓯覆字,和羹妙手还新。光射紫微垣。看五云朝斗,千载逢辰。开取八荒寿域,一气转洪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