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送多逢掖,俱怀倒屣恩。
浮图无合颖,冤狱有平反。
辇路催华毂,山城漫彩门。
病翁不下榻,判袂一销魂。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赵和录与启》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饯送多逢掖,俱怀倒屣恩。
浮图无合颖,冤狱有平反。
辇路催华毂,山城漫彩门。
病翁不下榻,判袂一销魂。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赵和录和启两位官员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诗中提到了赵和录和启都曾多次在朝廷中得到重用,因此他们怀着对皇帝恩宠的感激之心。诗人还谈到了一些具体的场景,如辇路上的华毂车辆和山城中的彩门,以及病翁无法下榻的情景。整首诗意蕴含着对离别和感伤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赵和录和启的送别之情。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饯送多逢掖,俱怀倒屣恩”表达了赵和录和启都曾多次在朝廷中得到宠信和重用,他们对皇帝的恩宠心存感激。第二句“浮图无合颖,冤狱有平反”则提到了他们在官场中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经历,但最终得到了冤案平反的公正。这些描写既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又展现了官场的曲折和不公。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离别和忧伤的氛围。辇路催华毂,山城漫彩门,这些都是送别的场景,给人一种壮丽而庄重的感觉。而“病翁不下榻,判袂一销魂”这句则表达了病重的老人不得下榻而离别的心情,以及离别的痛苦和伤感。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作者对赵和录和启的情感和对离别的思考,展现了宋代社会的官场风貌和人情冷暖。通过描写具体的场景和情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久擅龙门质,孤竦峄阳名。齐娥初发弄,赵女正调声。嘉客勿遽反,繁弦曲未成。
宫里妒娥眉,十载辞君去。翠袖怯天寒,修竹无人处。今日近君家,望极香车骛。一水是红墙,有恨无由语。
去年七月十五,去去留之不住。今年七月十五,住住推之不去。去也师子翻身,住也象王回顾。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飞动应由格,功夫过却奇。麟台添集卷,乐府换歌词。李白应先拜,刘祯必自疑。贫须君子救,病合国家医。野客开山借,邻僧与米炊。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多见愁连晓,稀闻债尽时。圣朝文物盛,太祝独低眉。
无才加性拙,道理合藏踪。是处非深远,其山已万重。经时邻境战,独夜隔云舂。昨日泉中见,常鱼亦化龙。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