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君赠遗诗,吃吃口不倦。
相从曾未款,取别宁我愿。
竟乖卜邻约,遂作搏沙散。
君如不我忘,我复何所恨。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送昭礼还金陵四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昭礼还金陵四首
诵君赠遗诗,
吃吃口不倦。
相从曾未款,
取别宁我愿。
竟乖卜邻约,
遂作搏沙散。
君如不我忘,
我复何所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赵蕃对昭礼离去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诗词通过简练而深沉的语言,传达出明确的情感和意境。
诗的开头,"诵君赠遗诗",意味着赵蕃正在朗诵这首送别的诗。"吃吃口不倦"描绘了他朗诵诗篇时的悲伤心情,口中的言辞带有忧愁之意。
下一句"相从曾未款"表达了他们相随的时光虽然不长,但关系深厚。"取别宁我愿"表明了赵蕃对昭礼离开的不舍之情,愿意陪伴他,而不是分离。
接下来的两句"竟乖卜邻约,遂作搏沙散"揭示了他们两人因为各自的命运和责任而分离的无奈。"卜邻约"指的是他们曾经共同立下的约定或誓言,但最终却无法实现。"搏沙散"意味着逐沙而散,象征他们的分别。
最后两句"君如不我忘,我复何所恨"表达了赵蕃对昭礼的期望和希望。他希望昭礼不会忘记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愿怀恨的心情。这两句诗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友情和离别的理解和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明确的语言传达了赵蕃对昭礼离去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友情和分别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昭礼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接受,展现出淡泊忧愁的情感态度。
先来客路足伤悲。那更话别离。玉骢也解,知人欲去,骧首频嘶。马蹄动是三千里,后会莫相违。切须更把,丁香珍重,待我重期。
今朝结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师子吼。旃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
正觉江边寺,风烟罨画然。庭罗合抱树,门泊钓鱼船。暮雨凉初过,中秋月正圆。无人来共赏,独自占江天。
缺月挂檐牙。
我生头发未燥时,花间已歌花翁诗。我发既长今渐白,犹见花翁好颜色。举酒祝翁寿百年,我为诗孙戏翁边。
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