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水与舜江通,久矣威名满一同。
试问何时到封部,数声柔橹一帆风。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赵清臣宰姚江》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鄞江水与舜江通,久矣威名满一同。
试问何时到封部,数声柔橹一帆风。
译文:
宁波的鄞江水与舜江相通,长久以来威名远播。不妨问问何时能到达封部,几声柔和的划桨声伴着微风吹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赵清臣宰姚江的场景。诗中的鄞江和舜江象征着两地的水道,而威名的传播则凸显了赵清臣的才华和成就。作者希望询问何时能到达赵清臣的目的地,表达了对他前程顺利的祝福。最后一句则以柔和的划桨声和微风,增添了别离的情愫。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场景。诗人通过鄞江和舜江的联通,表达了赵清臣的威名已经传遍两地的意象。问句"试问何时到封部"展现了诗人对赵清臣前程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赵清臣的关心和祝福之情。最后一句则以数声柔橹和一帆风的描写,为整首诗词营造了别离的情绪,使读者感受到离别的忧伤和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赵清臣的送别和祝福之情,同时展现了离别时的淡然和不舍之情,使读者在情感和景物描写中得到愉悦和共鸣。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