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贾江山思不休,霜飞翠葆忽惊秋。
吟抛楚畹兰苕老,归有淮山桂树留。
聒耳春池蛙两部,比封秋坞橘千头。
嗔条怒颖真堪愧,莫染衣尘更远游。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送赵山人归旧山》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赵山人离开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自然的变化。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屈贾江山思不休,
霜飞翠葆忽惊秋。
吟抛楚畹兰苕老,
归有淮山桂树留。
聒耳春池蛙两部,
比封秋坞橘千头。
嗔条怒颖真堪愧,
莫染衣尘更远游。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欧阳修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头,欧阳修表达了自己对赵山人的思念之情,他感叹自己对江山的思念无法停止。接着,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用"霜飞翠葆忽惊秋"来形容秋天的变化,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幻。
在下一节中,诗人用"吟抛楚畹兰苕老,归有淮山桂树留"来表达对赵山人的祝福和留恋之情。他希望赵山人归去的地方有美丽的桂树,寓意着希望他的归途充满美好和留下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池塘中蛙声的喧闹和秋天坞中橘树的丰收,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和丰盛。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赵山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嗔条怒颖真堪愧,莫染衣尘更远游"表达了诗人对赵山人的劝告和期望。诗人希望赵山人不要被尘世的纷扰所困扰,而是要远离尘嚣,追求更高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欧阳修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传达了对赵山人的思念、祝福和期望。
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游戏。游戏。到了元无一事。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雨余山色媚晴晖,无呈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醉帽不轻飞,秋菊有佳色。自惭群座中,主人犹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