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子西南望,烟绵剑道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职拜舆方远,仙成履会归。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送赵司马赴蜀州》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宋之问。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饯别赵司马往蜀州,远望间山中薄雾绵绵,剑道隐隐。桥上风寒,金色的雁群飞过。林中天色晚霞斑斓,鸣鸡飞翔。赵司马将前往任命之地,履职之旅将遥远,但他将踏上真仙的道路,回归仙境。他定会带着和氏璧(传说中的宝石)的光芒,远离人世间的喧嚣。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宋之问送别赵司马前往蜀州的场景。描绘了别离时的景物和赵司马的命运。作者通过描写蜀州的山雾和剑道,表达了赵司马前程漫漫的旅途,以及他追求仙境的心愿。诗中充满了对自由、远离尘嚣和追求理想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悲凉和赵司马追求自由与理想的决心。山雾和剑道的描写,使得整首诗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中,增强了诗词的诗意。桥寒和金雁的林间飞翔,更加强调了诗中的别离情感和无限遥远的旅途。而对赵司马追求仙境的描写,更加体现了他胸怀大志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此外,诗中所提到的和氏璧和玉轮辉,也可以被理解为赵司马将带着仙境的光芒和荣耀远离尘世,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命运。
总之,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别离和追求自由的思考,以及对赵司马前程和命运的祝福,通过意象的运用,使诗词更具有诗意和韵味。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主家台沼胜平阳,帝幸欢娱乐未央。掩映雕窗交极浦,参差绣户绕回塘。泉声百处传歌曲,树影千重对舞行。圣酒一沾何以报,唯欣颂德奉时康。
小烦溪友语阳侯,好遣漂沙盖石头。能费奔流多少力,前头幸有一沙洲。
谁识天闲老骥,不争日暮长途。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五字古原春草,千金汉殿长门。经纬尚余三策,典刑留与诸孙。
烛暗夜已深,秋虫竞相语。惊风洒蕉叶,冷露散如雨。奈此留滞客,愁绪不可数。白发日以繁,青山渺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