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真大师》

戴起还同放下时,好观实际访俱胝。
至今五百年来下,一段风光付与谁。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真大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心月。下面我将为您提供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戴起还同放下时,
好观实际访俱胝。
至今五百年来下,
一段风光付与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观念,探讨了人生的真实与虚无。诗中以戴起和放下为象征,传达了物质财富和世俗荣耀的无常性。作者思考了这些财富和荣耀在过去五百年里的流转,以及它们最终归属于谁的问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俗欲望的思考。通过戴起和放下的对比,作者强调了物质财富和荣耀的虚幻性和无常性。这种观念在佛教思想中有所体现,强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诗中的“实际访俱胝”一句,意味着作者愿意深入探寻真实的本质,超越表象的追求。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一段风光付与谁”,暗示了物质和名利的无常性和无根性。这种思考引导读者思考世俗欲望的虚幻性,并促使他们寻求超越物质追求的更高层次的人生意义。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真实与虚幻、世俗与超脱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越物质欲望的境界,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哲学观念。

  • 《偈》

    山僧有一诀,寻常不漏泄。今日不囊藏,分明为君说。寒时寒,热时热。

  • 《送禅照大师归越》

    金刹杳霞扃,南风漾彩舲。吴天六幕远,越岫万螺青。龙篆霏雕像,鲸涛注净瓶。上方堪逈望,支策见春溟。

  • 《寿仲秉侍郎》

    今朝云裾下星汉,明日冰轮十分满。今朝海实荐蟠桃,明日潮头千丈高。君才与月争澄爽,君气如潮同浩放。如何不着廊庙中,不是考槃岩壑样。十年立朝儿辈惊,前日欲去亲留行。我虽流落未足恨,世间那有此友生。跻堂奉觞祝耆耈,仙骨应须饮仙酒。潮声不断月长圆,岁岁来为主人寿。

  •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南岳诸峰处处嘉,麻鞋竹杖蹑青霞。山前已见九杈□,洞里不逢三朵花。岩瀑垂垂腾晓蜃,野田渺渺落寒鸦。衡阳鼓角风悲咽,游子斯时正忆家。

  • 《潮州礼长老请赞》

    面如死灰,匙挑不上。祖翁活业,尽情破荡。无星秤子拈来,也解袋子分斤定两。礼长老,少思算。鳄鱼幸自徙化方,勾引渠归成祸患。

  • 《咸通》

    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花。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人意似知今日事,急催弦管送年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