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三)应募从军,屡立战功。高宗爲康王时至相,命爲承信郎。高宗即位,因上言北伐夺官。后投河北招讨使张所,充中军统领,以战功累迁枢密副使。爲主和派秦桧所忌,且金人亦以杀飞爲和议条件。绍兴十一年,以谋反罪被害于大理狱中,年三十九。飞爲着名抗金将领,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追謚武穆,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追封鄂王。遗着后人辑爲《岳武穆集》。《宋史》卷三六五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送轸上人之庐山》是宋代岳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岳飞以送别的方式,将轸(zhēn)上人送往庐山。首句描绘了高人所在之处高不可测,使人迷失方向。然而,当岳飞与轸上人相遇时,他突然展示出了眼前的机缘。接下来的句子中,岳飞看到了菜叶随着流水漂动,这使他知道在这翠微之地有茅茨(茅屋)存在。这里可能指庐山的僧舍或隐士居所。岳飞和轸上人在这里谈论琐碎的事情,而这些对话都是值得倾听的。最后两句表达了秋雨和烟霏一起归来的意象。最后一句中,岳飞又向多个方向出发,无数山峦都为他们送行,以玉尘的挥动表示祝福。
这首诗词表达了岳飞对高人的景仰和对庐山的向往之情。诗中的高人被描绘成神秘而高深的存在,而庐山则被描述为一个隐士、僧舍的所在地,极具诗意。岳飞将送别的情感与对庐山的想象相结合,展示了对隐居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景物和情感,诗意深邃而含蓄。岳飞以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的图像,表达了他对高人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送轸上人之庐山》是一首描写岳飞对高人和庐山的景仰与向往的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并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敬意和向往之情。
君才可从六龙飞,便合超腾向日畿。曾使诸生馆下立,又骑一马醉中归。江山得助云蒸笔,桃李不言春上机。归去来园花似海,子行吾且闭柴扉。
秾华照水澄秋静,冷艳欺风醉露凉。一枝翠叶凝秋色,万粟金英喷古香。月筛秾影虚窗静,秋染繁英净几香。千叶喜容迎晓日,万铃黄色映朝霞。日丽柳塘莺语滑,雨收桃岸燕飞忙。
井则有泉,渴者俯之。燎之阳阳,寒者附之。君子则高,吾则仰之。
太学先生善识花,得花精处却因茶。万红香里烹馀后,分送天津第一家。
瑞鸭烟浓。晓来弦管,声在霜空。却退寒威,借回春色,满苑香风。几时人下瑶宫。记千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
东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