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三)应募从军,屡立战功。高宗爲康王时至相,命爲承信郎。高宗即位,因上言北伐夺官。后投河北招讨使张所,充中军统领,以战功累迁枢密副使。爲主和派秦桧所忌,且金人亦以杀飞爲和议条件。绍兴十一年,以谋反罪被害于大理狱中,年三十九。飞爲着名抗金将领,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追謚武穆,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追封鄂王。遗着后人辑爲《岳武穆集》。《宋史》卷三六五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送轸上人之庐山》是宋代岳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处高人云路迷,
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
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
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
无数山供玉尘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岳飞送别轸上人前往庐山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修行道路的赞美。诗中展现了高人的风采和修行之路的艰辛,表达了岳飞对友人的敬佩和对修行者的向往。
赏析:
首句“何处高人云路迷”,表达了高人的境界超越凡尘世界,以云雾隐匿,普通人难以追寻。这里的高人可以指代修行者,也可以指代有才华、有远见的人物。接着,“相逢忽荐目前机”,表达了岳飞对友人的仰慕和对其所从事的事业的认同,希望友人能够抓住当前的机遇。
接下来的两句“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通过描绘菜叶随着水流飘荡的景象,表达了修行者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境界。茅茨在翠微则是指修行者所居住的简陋茅舍,表达了修行者清贫淡泊的生活态度。
下一句“琐细夜谈皆可听”,表达了岳飞对友人的信任和对友人智慧的肯定,意味着友人的夜谈无论多么琐碎,都是有价值的。随后的“烟霏秋雨欲同归”描绘了飘渺的烟雾和秋雨,表示友人即将融入自然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
最后两句“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表达了友人再次启程前往其他地方,山峦众多,玉尘扬起,象征友人的修行道路漫长而广阔,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高人的修行之路和友人的离别,表达了岳飞对友人的敬佩和祝福,以及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展示了岳飞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推崇,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
向老思旧交,欲见恨无翅。前时君来都,欣喜乃一至。亦既勤我怀,酌酒去拘忌。自从离洛阳,此会无三四。谢尹最贤豪,已嗟存没异。因酬马上篇,遂写相逢意。
当年闻奏雍门琴,话著池台泪满襟。何况今朝陵谷畔,池台无迹可追寻。
耆老不可问,高台荆棘间。一时戎马散,千古暮鸦还。事往孤鸿断,人来落照閒。兴亡无限恨,惨淡对河关。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造幽无人境,发兴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身任言责地,眼见公路埋。胡宁包心颜,践履天了阶。言出说随至,吏送南海涯。一臣不足惜,喋血狈与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