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身书带草堂中,得与郎君砚席同。
能学鸣蝉宜赋好,不求野鹜自书工。
壮怀直拟联龙虎,别恨休惊背燕鸿。
他日东山香宇宙,格斋方不负诚翁。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送郑编修子四省元》是宋代姚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草堂中,我穿上文士的衣带,
与郑编修子共同坐在砚席旁。
我能学习蝉鸣,写出出色的作品,
并不求得像野鹜一样灵巧的书法。
我直接写出壮怀的联想,像龙虎一样雄伟,
不愿惊扰远飞的燕雁,别离时的伤感。
在未来的日子里,东山的庙宇将充满香气,
我希望我的房间不辜负这份真诚。
诗意和赏析:
《送郑编修子四省元》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郑编修子的祝福和别离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诗人与郑编修子共同学习、写作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友谊和学术追求的重视。
诗人自称"翁",以示自己的长者身份和对友人的敬重。他与郑编修子一起坐在砚席旁,象征着共同的学术追求和心灵契合。诗人称赞郑编修子能够学习鸣蝉,即指他的作品能够有声有色,富有生动感,表现出优秀的写作才能。
诗人自己则谦逊地表示,他并不追求书法上的功夫像野鹜一样灵巧,而更注重表达壮怀豪情,描绘联想丰富的意境。他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技巧的炫耀,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表达了自己与郑编修子的深厚情谊,并希望别离时不要惊扰飞翔的燕雁,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离别的留恋之情。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展望未来,以东山香宇宙的景象来象征郑编修子的前途光明和成功。他希望自己的格斋(指自己的书房)能够不辜负对友人的真诚祝福,也暗示了自己对友谊的坚守和对学术的执着。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学术的追求和对别离的感伤之情,展示了宋代士人的风范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罗带江流碧玉峰,旧游如梦一星终。烦披石寻题字,定有人能记此翁。
占秋呈瑞。四海杨公子。蹋拖尚带蓬壶体。清新春草句,潇洒兰亭字。宦情少,眠云弄月知心事。此去应无滞。稳步烟霄地。鹏万里,鹤千岁。他年黄阁老,访我清溪醉。青凤舞,贻君万斛瑶花蕊。
心得高明趣,楼开井邑间。巡檐风与月,隐几水兼山。景物因天巧,轩窗占地悭。寒暄俱可至,徒倚不知还。
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香佩分紫绣囊。野塘波急折鸳鸯。春风灞岸空回首,落日西陵更断肠。雪下哦诗怜谢女,花间为令胜潘郎。从今千里同明月,再约园时拜夜香。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