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赫日消霜雪,逡巡业海皆枯竭。
露出毗卢体不分,别无艺解堪施设。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犹如赫日消霜雪,
逡巡业海皆枯竭。
露出毗卢体不分,
别无艺解堪施设。
诗意:
这首诗词以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证道的境界。诗人通过比喻赤日融化霜雪的景象,表达了证道的力量和威严。他说,当证道者出现时,犹如赤日照耀,业海(指众生的痛苦和纷扰)会全部干涸。然后,他提到了毗卢体,指的是佛陀的身体,它超越了分别和界限的概念。最后,诗人表示无法用任何艺术或智慧来解释或描述这种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来表达证道境界的壮丽和超越性。赤日消霜雪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证道者的力量和影响,暗示着他们可以净化众生的痛苦和困扰。业海枯竭的描写传达出证道的威力,表明它能够超越一切世俗的束缚。毗卢体的提及则表示证道的境界无法用言语或智慧来解释或理解,它超越了分别和界限的限制,是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意义,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宇宙观的展示,展现了证道的威力和超越性。它呼应了佛教思想中涅槃(解脱)的境界,突出了证道者的崇高地位和智慧。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比喻也给读者带来了美感和启发,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超越性的渴望。
子猷无乘兴舟,越石有长啸楼。雪灭千山踪迹,月照几家乐愁。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秋光风露天,令节庆初筵。易象家人吉,闺门女士贤。招邀菊酒会,属和柳花篇。今日同心赏,全胜落帽年。
破冰泉脉漱篱根,坏衲遥疑挂树猿。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
匣剑光芒射斗牛,持携天下洗人仇。英雄心胆老犹壮,道路风尘行未休。名重更须完小节,义高何必论闲愁。蒙蒙细雨陵阳市,折取重梅上酒楼。
竹下门敲,又呼起、胡蝶梦清。闲里看、邻墙梅子,几度仁生。灯外江湖多夜雨,月边河汉独晨星。向草堂、清晓卷琴书,猿鹤惊。宫漏静,朝马鸣。西风起,已关情。料希音不在,女瑟娲笙。莲荡折花香未晚,野舟横渡水初晴。看高鸿、飞上碧云中,秋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