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性中随饮啄,渴饮饥餐无住著。
不患寡而患不均,众生和悦因斯乐。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寂灭性中随饮啄,
渴饮饥餐无住著。
不患寡而患不均,
众生和悦因斯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证道的精神境界和观念。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述了在寂灭的境界中,随着自然的规律而生活,不受欲望的束缚。他表达了渴望和饥饿的状态,但没有固着于任何事物。诗人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物质的匮乏,而是担心物质分配的不公平。只有在众生和谐共处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赏析:
这首诗词融入了佛教思想,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欲望的境界。诗人通过使用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寂灭境界下的生活状态。他以“随饮啄”来形容自己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不被欲望所束缚。在诗人的观点中,渴望和饥饿并非问题的关键,而是人们对物质分配的不公平感到担忧。他认为只有在众生和谐相处的情况下,人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印肃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境遇的关切。通过超脱尘世的境界,他呼吁人们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众生的和谐。这种观念在佛教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契阔幸安平,婚嫁须缨珥。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谁将冰蜜共囊封,结实只园颗颗同。蔽芾舍傍思召伯,周流林下赋扬雄。花经春月千层白,颊傅秋霜一抹红。江橘空甘得奴号,果中清品合称公。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从来吴蜀势相亲,制阃今勤侍帝臣。可但覆瓯称直道,暂烦分陕济斯民。剑关日下山河重,井络天开号令新。圣主遂宽西顾念,遨头正及锦江春。
雨过花开一郡忙,紫微山影照湖光。东风不费舟船力,暖日能添罗绮香。已拚今朝须尽醉,预愁明日又辞乡。饱闻冯翊无花草,唯有城头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