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不见一法即如来,万机顿绝笑咍咍。
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开。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佛法的颂扬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越,以及对战争和荣辱的淡然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见一法即如来,
万机顿绝笑咍咍。
将军战马今何在,
野草闲花满地开。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赞美。"不见一法即如来"意味着诗人认为佛法是超越世俗的至高真理,它能够使一切纷扰和烦恼烟消云散。"万机顿绝笑咍咍"描绘了佛法的伟大力量,使得所有的烦恼和纷扰都变得微不足道,只剩下欢笑。

接下来的两句"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开"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功利的淡漠态度。将军和战马都象征着战争和荣耀,而现在他们都已经不再存在,只有野草和花朵在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这两句诗意味深长,借用战争和荣耀的形象来对比佛法的超越性和平和自然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对佛法的颂扬和对世俗的超越,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意愿。它呈现出一种超越战争和功利的宁静境界,强调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超越烦恼和纷扰,进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佛法的伟大力量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宁静和启迪。

  • 《失调名》

    藕叶清香胜花气。

  • 《摸鱼子 中都饯荀平叔都事赴大都》

    正荒寒似逃空谷,佳人又话离别。风低白草天无际,漠漠平沙如雪。心欲折。看落日飞鸿,一线明还灭。长歌激烈。把湖海襟期,关山风物,取次付弹铗。毛锥子,千古钻研搜*。谁知更比鸠拙。仲宣不作登楼赋,闲杀一天秋色。珊佩*。羡公去鸣驺,醉上长安陌。予怀转结。怕紫塞寒深,

  • 《云泉亭》

    绝顶郁其前,寒崖喷玉泉。亭成山补阙,境胜我搀先。树杪江天接,榕根石磴悬。赏心遂连日,合为智仙传。

  • 《满江红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 《同邹侍讲诸公游长春宫故址(四首)》

    飘飘上崇冈,游目眺西山。高山丽晴景,超然神虑闲。群峰竞奔峭,历历纷上干。西连雁门阻,东瞰沧海湾。信哉天地灵,万古开险艰。兴言展良游,缅邈不可扳。但看芙蓉色,隐映青云间。灵踪良可感,览胜自忘还。

  • 《春尽》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