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遇医王争得瘥,卢医体貌殊严怪。
我见堂堂心胆惊,不领仙丹从此坏。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病遇医王争相施治而获得康复的经历,以及医生卢医的异常形貌,表达了作者对医学和医者的敬佩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病遇医王争得瘥,
卢医体貌殊严怪。
我见堂堂心胆惊,
不领仙丹从此坏。
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作者在患病时遇到了医术高超的医王,众多医者竞相治疗,最终康复。诗中还描写了医生卢医的奇特外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见到医王和卢医时,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惊叹之情,但却没有接受神奇的仙丹治疗,从此病愈之后心境不再如初。
这首诗词赏析中展现了作者对医王的钦佩和对医者的尊重。通过医王和卢医的形象描写,诗中传达了医者应该具备严肃和不同寻常的特质。医王的医术高超使得众多医者争相施治,这显示出医学的重要性和医者的价值。卢医的奇特外貌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增添了诗词的神秘色彩。
此外,诗词还表达了作者对仙丹治疗的拒绝。作者坚持不接受仙丹,可能是出于对现实医学的追求和对传统神话色彩的拒绝。这可能意味着作者对世俗医学的认同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怀疑,强调了人们在治疗疾病时应该依靠实际的医学方法。
总之,《颂证道歌·证道歌》通过描写医王、卢医以及对仙丹的拒绝,表达了作者对医学和医者的敬佩之情,强调了现实医学的重要性和对超自然力量治疗的怀疑。同时,诗词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使得诗词更加丰富和生动。
铁塔亭亭石迳斜,参差楼殿倚青霞。秋江曾试中{左氵右霝}水,春焙仍分北苑芽。隐几飞帆过别浦,翻经孤雁起寒沙。禅龛坐隔几千里,想见烟云乱雨花。
君投筦库可知非,我饱官粮又愿违。旧国秋高鸿雁过,长淮水落白鱼肥。西风吹梦端相觅,南物留人也念归。何日芦轩下双榻,满持樽酒洗尘机。
木落寺楼出,江平沙渚生。牛羊下残照,鼓角动高城。寒至衣犹质,忧多梦自惊。群胡方斗穴,河渭几时清?
报国惟四体,援枹即九原。洗兵星海色,漂杵月支痕。圣主如信目,孤臣甘丧元。玉关谁望入,但愿少流言。
道统谁传授,源流易失真。滔滔皆四海,亹亹独斯人。业履群经粹,词华一世新。可嗟天不憗,难赎百年身。
身退谋家易,时危致主难。才能今管乐,人物旧张韩。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平生倚天剑,终待斩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