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亦无人,亦无佛,广大楼台弥勒宅。
豁开门户接群生,一念无心全用得。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颂证道歌·证道歌》。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亦无人,亦无佛,
广大楼台弥勒宅。
豁开门户接群生,
一念无心全用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印肃对于证道的赞颂和理解。诗中提到既没有人,也没有佛,描述了一个广阔的楼台,象征着证道的宅邸。诗人通过豁开门户,接纳众生,意味着证道不分门户,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受益。最后一句表达了通过一念无心,即无杂念的心境,可以完全实现证道的目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于证道的理解和境界。诗中的"亦无人,亦无佛"一句,表达了超越个人和特定宗教的境界,体现了证道的普遍性和超越性。"广大楼台弥勒宅"象征着证道的广阔空间,无限接纳众生。"豁开门户接群生"一句,强调了证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分门户地拥抱众生。最后一句"一念无心全用得",表达了证道的境界,通过无杂念的心境,可以完全实现证道的目的。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邃的思想,表达了对证道的赞颂和理解。它让人们感受到证道的普遍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时也启发人们去追求一颗无杂念的心境,以实现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脱京口·上江难》

    蒙冲两岸夹长川,鼠伏孤蓬棹向前。七里江边惊一喝,天教潮退阁巡船。

  • 《晚过象之葆光亭步月》

    浮沉闾里间,放志谢维挚。行贪月色静,归犯霜华湿。寒鼓出城重,飞星过楼急。却想竹亭下,主人犹独立。

  • 《懋宗奉议有佳句咏冷庭叟野居庭坚于庭叟有十》

    城西冷叟半忙闲,人道王阳得早还。四望楼台皆我有,一原花竹住中间。初无狗盗窥篱落。底事蛾眉失锁关。每为朝天三十里,时时惊枕梦催班。

  • 《春晓》

    草阁临春浦,蓬扉惊曙鸦。水明残夜月,云傍隔溪花。

  • 《满庭芳》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

  •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

    秘殿掖垣西,书楼苑树齐。秋烟凝缥帙,晓色上璇题。门接承明近,池连太液低。疏钟文马驻,繁叶彩禽栖。职美纶将綍,荣深组及珪。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始欢新遇重,还惜旧游暌。左宦登吴岫,分家渡越溪。赋中频叹鵩,卜处几听鸡。望阙应多恋,临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