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郁密森沉师子住,野干狐狗难逃驻。
横吞碧汉体堂堂,无位真人何处去。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郁密森沉师子住,
野干狐狗难逃驻。
横吞碧汉体堂堂,
无位真人何处去。

诗意: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颂赞和思考。诗中描述了一个住持寺庙的高僧,他的气场强大,庄严肃穆。野外的动物,如狐狗,都难以逃离他的驻足。他的威严横跨在广阔的碧蓝天空之上,显得庄严雄伟。然而,尽管他具备如此崇高的境地,却无法确定真正的修行者应该去何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行者的景仰和思考。诗中的住持寺庙的高僧形象,展示了他的威严和庄重,使人联想到仙境中的仙人。佛教和道教都强调修行者的境界和修为,而这位高僧的存在超越了凡俗世界,他成为了众人景仰的对象。

诗词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高僧的威严横跨在碧蓝天空之上,凸显了他在修行道路上的高度成就。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如此崇高的境地,真正的修行者又应该去何处呢?这种问题的提出,折射了对修行道路的思考和追求,以及对真正的修行者应有的品质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理解和赞美。通过对高僧形象的描绘和对修行者处境的思考,诗人引发了读者对修行道路的思考和探索。

  • 《与嘉佑同游宝应寺》

    滁阳领郡经三月,宝应游山始一回。屐齿免忧岩下折,簿书长苦案头堆。潾潾泉石吟魂健,漠漠烟岚病眼开。尽日引渠寻胜境,读碑搅篆扫苍苔。

  • 《绝句》

    墙角经春卧短筇,千秋塔骨不如公。科头坐转茅檐日,闲看蛛丝荡午风。

  • 《古风二首上汤丞相》

    抱瑟游孔门,岂识宫与商?古曲一再行,乃杂巴人倡。知音顾之笑,解弦为更张。归来掩关卧,冰炭交愁肠。平生桑濮手,未省歌虞唐。明发理朱丝,复登君子堂。遗音入三叹,山高水汤汤。

  • 《菩萨蛮(归思)》

    单于吹落山头月。漫漫江上沙如雪。谁唱缕金衣。水寒船舫稀。芦花枫叶浦。忆抱琵琶语。身未发长沙。梦魂先到家。

  • 《送陈明府归衡阳》

    雏鹤兼留下,单车出柳烟。三年两殊考,一日数离筵。久别湖波绿,相思岳月圆。翠萝曾隐处,定恐却求仙。

  • 《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落帆谢公渚,日脚东西平。孤亭得小憩,暮景含余清。坐待斗与牛,错落挂南甍。老僧如夙昔,一笑意已倾。新诗出故人,旧事疑前生。吾生七往来,送老海上城。逢人辄自哂,得鱼不忍烹。似闻绩溪老,复作东都行。小诗如秋菊,艳艳霜中明。过此感我言,长篇发春荣。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