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百兽闻之皆脑裂,穿山透石魔群折。
夜来依旧卓长空,饱清风,漱明月。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兽闻之皆脑裂,
穿山透石魔群折。
夜来依旧卓长空,
饱清风,漱明月。

诗意:
这首诗以颂扬证道为主题,表达了证道的威力和美好。诗中描绘了证道之音的震撼力,让所有的动物都感到震惊,它们的脑袋仿佛要裂开一般。证道之音穿透山岭,击溃邪恶势力,展现出超凡的力量。夜晚降临时,证道之音依然在高空中响彻,它充满了清新的风和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证道的力量和美妙。诗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证道之音的威力夸张为能够让动物的脑袋裂开。这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中表达的震撼和强大感。同时,描绘了证道之音穿越山岭、击溃魔群的情景,表现出证道的不可阻挡性和无所不及的力量。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夜晚的场景作为衬托,强调证道之音的持久和不朽。证道之音在长空中依旧回荡,象征着它的永恒存在。清风和明月则象征着纯洁和明亮,进一步强调了证道的美好和高尚。

这首诗以其雄浑有力的语言和夸张的形象,表达了对证道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通过描绘证道之音的威力和美妙,诗人展示了证道的超凡力量和深远意义,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境界。

  • 《雪后》

    万里屯云一夜收,天街累日未通牛。峨峨正觉严冰起,虢虢还同涧水流。色变荒郊迎日媚,气蒸黄壤逼春浮。农家不用藏乾面,相与新年饱麦麰。

  • 《颂古一百首》

    宾主有无俱遣外,行藏须要出常情。无棲泊处开门户,月到中宵不敢明。

  • 《不寐》

    不寐成孤坐,悠悠百感生。灯明将续昼,鼓急欲移更。药熟知僮倦,杯残任鼠争。羁怀忘未得,时作下阶行。

  • 《晨起二首》

    楚乡秋早倦炎蒸,长恨梧桐不可凭。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

  • 《本事诗》

    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一杯颜色和双泪,写就梨花付与谁?

  • 《揽镜六言三首》

    蚊睫僾然不见,蝇头老矣停披。盲左邱明作传,瞎张太祝工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