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标形虚事持,释迦老子要人知。
拈来放去非他物,运水搬柴事事宜。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是标形虚事持,
释迦老子要人知。
拈来放去非他物,
运水搬柴事事宜。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表面形式的思想。它提到了释迦(指佛陀)和老子(指道家的创始人)想要让人们认识到的道理。诗人通过一系列简单而平凡的事例,表达了运水、搬柴等日常琐事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修行证道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不是标形虚事持"意味着真正的修行不可以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超越表面的形式,寻求内心的真实。第二句"释迦老子要人知"指出了佛陀和老子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接下来的两句"拈来放去非他物,运水搬柴事事宜"则通过平凡的琐事来诠释修行的真谛。拈来放去非他物表示修行者应该抛开外在的物质追求,专注于内心的修养。而运水搬柴则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诗人通过这些例子告诉人们,无论是修行还是生活,每件事都是重要的,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完成。
这首诗词的意境简洁明了,把复杂的哲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真谛和修行的本质。它提醒人们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要关注内心的根本,将修行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琐事中去。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平和、务实的生活态度,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朝开暮亦衰,雨打复风吹。古屋无人处,残阳满地时。静依青藓片,闲缀绿莎枝。繁艳根枝在,明年向此期。
滩长有余逸,滩迥不胜迟。山帽堆云絮,水纹飞雨丝。鸥鸣如避弋,鸟倦盍投枝。无计繁忧整,聊因课小诗。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寺古专宜僻,居深自作幽。兴来宁惮远,句苦不缘愁。逸气无前足,虚怀不系舟。逢人难晤语,冒雨亦相求。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故园处处都荒雨。寂寞蜗书户。人间春事杏桃花。独有诗人依旧、菊为家。老来犹解高叉手。遥上花前寿。华颠无分插花枝。乞取霜根风月、送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