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痕垢尽除光始现,照见不似娘生面。
无头无尾一般般,千眼大悲也不见。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痕垢尽除光始现,
照见不似娘生面。
无头无尾一般般,
千眼大悲也不见。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证道的过程和境界。它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通过消除一切污垢和痕迹,才能显现出真正的光芒。在证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超越凡俗的面貌,这种面貌不同于一般人的面容。诗中提到的无头无尾,表示证道者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存在,达到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即使具备千眼和大悲的智慧,也无法看到这种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证道的境界。痕垢尽除的意象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去除一切杂念和烦恼,达到内心的纯净和光明。与此同时,诗人强调了证道者面容的不同寻常,与常人存在明显的区别。无头无尾的描写传递出证道者超越了个体存在的境界,进入了无限的宇宙。最后的千眼大悲的形象暗示了证道者具备智慧和慈悲,然而,即使拥有这些品质,也无法理解和感知证道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强烈的意象,将证道的境界描绘得深邃而神秘。它通过对超越尘世境界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超越个体存在的可能性。这种超越的境界在佛教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词也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了释印肃对证道境界的理解和感悟。

  • 《后湖行(黄册贮湖洲中民部领之)》

    日中有琼池,月下有蕊渊。其精堕为朱雀玄武之二水,钟陵疑即须弥巅。遂就前湖作殿阙,五风摄处驻行天,沧溟操筑又桑田。自是水轮扶地轴,不比羲仲御虞泉。簪石岂仗神鳌戴,衔木非凭精卫填。琉璃推现天人界,香水捧浮帝释莲。独留后湖照婵娟,金银气已贮秋烟。中有群玉为策府,

  • 《大衍易吟四十首》

    小畜过无坎,胡为以雨云。互观藏兑泽,止水亦兴云。

  • 《次公卷韵》

    故人已去逐飞蓬,醉墨新辞手自封。欲识暮年魂断处,从今不忍听霜钟。

  • 《跋某人诗卷》

    元祐赋律古,熙宁经义新。请君忙改艺,诗好误终身。

  • 《芜湖感旧》

    下帆同乌栖,挂帆逐鸡起。但见芜湖月,耿夜清如水。江左此壮县,我昔舟屡舣。诸公各敬客,款曲岂今比。酒杯惯邀留,妓围供燕喜。流连动十日,挥扫或千纸。旧游想如昨,故交今余几。逝者泉壤隔,存者参辰似。浪凭楚些招,盍寄相思字。可能唤巫阳,且欲托双鲤。

  • 《春日田园杂兴》

    编兰春思倩吟鞭,著面和风软似绵。黄犊鸟犍秧过候,雄蜂雌蝶菜花天。把钥健妇踏烟垄,抱瓮丈人分野泉。忙事兰心在何处,流莺不听听啼鹃。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