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得见然灯佛,历劫有为从此没。
心心相印了无生,为君几下苍龙窟。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中文译文:
我师得见然灯佛,
历劫有为从此没。
心心相印了无生,
为君几下苍龙窟。
诗意:
这首诗词是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表达了对证道境界的歌颂和赞叹。诗中描绘了作者的师父在见到然灯佛后,历经劫难而最终达到无为无生的境地。心与心相印,意指师父与佛法的心灵契合,超越了生死轮回的束缚。最后两句描述了为了君王的利益,师父几次降临苍龙窟,以证明佛法的真实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意境,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佛教的智慧。通过描绘师父的修行历程,诗词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地和智慧的彰显。诗中的然灯佛象征着智慧和觉悟,师父历经劫难后的无为无生,表达了对超越生死和追求真实境界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佛法的普世意义,为君王而降临苍龙窟,旨在为众生带来智慧和救渡。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明了佛教的核心思想,描绘了一个超越尘世的境界和智慧的展现。它不仅是对佛法的颂扬,也是对修行者的激励和引导。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首诗词,人们可以感受到禅宗的境地和智者的智慧,引发对生命意义和修行道路的思考。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不知笔砚缘封事,犹问佣书日几行。
闲来对镜自思量,年貌衰残分所当。白发万茎何所怪,丹砂一粒不曾尝。眼昏久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今日逢师虽已晚,枕中治老有何方。
新诗著意不曾疏,苦觅茶栽胜索租。搜送坚霜千碧颗,难酬五十斛明珠。
三月春归留不住,春归春意难分付。凡言归者必归家,为问春家在何处。
日长渐觉逍遥乐,何况终朝无事人。安得遂为无事者,人间万虑不关身。
月生看柳瘿,风起笑花癇。事业三盃酒,勋名九转丹。神凄身外蝶,梦黯镜中鸾。为问金堪带,如何玉可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