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不是山僧逞人我,此事元来无两个。
教诠十八不共法,共不共时是什么。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本诗通过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证道修行的理解和思索。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是山僧逞人我,
此事元来无两个。
教诠十八不共法,
共不共时是什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证道修行的真谛。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并非出于虚荣地显示个人的修行成果,而是认识到所有的修行者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教诠十八不共法,共不共时是什么?”这里的“教诠十八”指的是佛教的教义和教诲,而“不共法”和“共不共时”则是在问这些教义是否能够与其他修行者共同理解和共同应用。通过这个问题,诗人探讨了修行者之间的共通性和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的真实态度和思考。他认识到修行并非是个人的独立行为,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和体验。诗人不仅反思了自身的修行动机,也提出了对共同的修行法和时间的思考。这种思考凸显了诗人对于修行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重要性的认识。整首诗词意味深长,引发读者对于修行的深入思考和对于共同体验的重要性的思索。

  •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别尔东南去,悠悠

  • 《句》

    可能宴坐即宴坐,待全静无全静时。

  • 《春闺二首》

    愿结交加梦,因倾潋滟尊。醒来情绪恶,帘外正黄昏。氤氲帐里香,薄薄睡时妆。长吁解罗带,怯见上空床。

  • 《春日闻禽戏题寓廨》

    隔墙听幽哢,入坐春隔隔。午梦恬不成,始知身在笼。

  • 《过颖桥怀永叔》

    昔送之官东郡时,夜阑对酒风揭屋。君今淮海予再过,古驿依依老槐绿。

  • 《天台道上早行》

    箯舆轧轧过清溪,溪上梅花压水低。月影渐收天半晓,两山相对竹鸡啼。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