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根境法中虚捏怪,见说是师便礼拜。
汝从甚处到其间,且作街坊兼化菜。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根本的境界中,法中虚幻的捏造怪物,
人们听到了这些教导并虔诚地礼拜。
你从何处来到这个境界,
不妨作为街坊,同时也化身为一位厨师。

诗意:
《颂证道歌·证道歌》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者在证道过程中的境界和心态。诗中描述了一种根境法中虚幻的怪物的存在,这些怪物是通过虚假的方式被捏造出来的。人们听到这些虚幻的教导后,虔诚地接受并进行礼拜。诗人问道,你从何处来到这个境界?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都可以在这个境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诗人以街坊和化身为厨师的形象来形容修行者,强调了修行者应该以平凡的身份和普通的行为去面对修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境界中的虚幻怪物和修行者的身份来传达其诗意。虚幻的怪物象征着修行中的各种幻象和诱惑,其中包括外界的各种干扰和内心的困惑。修行者面对这些幻象,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并以虔诚的心态去接受真正的教导。诗人用街坊和厨师的形象来比喻修行者,强调修行者应该在平凡的生活中实践修行,不论是在社区中与他人相处还是在日常的琐事中。通过这种方式,诗词传达了修行的内在意义,即修行并不局限于离群索居或空洞的修炼,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一种平实的姿态去修行。整首诗词简洁明了,用意深远,通过简单的描写和反问,引发读者对修行境界的思考和领悟。

  • 《上谷秋日杂书四首》

    关头明月古今情,树引凉飙夜有声。土木未忘巡正统,封疆无复问开平。霜迎狼纛秋临祭,风偃龙祠岁守盟。此日庙谟争画一,空谈莫遣误书生。

  • 《浪淘沙近》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 《平江》

    沧浪亭下望姑苏,千尺飞桥接太湖。故里空传吴稻蟹,寒祠犹记晋莼鲈。芙蓉夜月开天镜,杨柳春风拥画图。为问馆娃歌舞处,莺花还似昔年无?

  • 《题归来馆》

    莫问渊明隔几尘,归来瓮面绿粼粼。醉眠明月元无价,对画凌烟自有人。绝口不谈当世事,掉头宁作太平民。春来春去棋声外,不管人间局面新。

  • 《以野狸饷石末公因侑以诗》

    野狸性狡猾,夜动昼则潜。絷之笼槛中,耳弭口不呥。当其得意时,足爪长且銛。跳踉逞俊捷,攫噬靡有餍。贫家养一鸡,冀用易米盐。尔黠弗自食,寻声窃窥觇。破栅舔肉血,淋漓汗毛髯。老幼起顿足,心如刺刀镰。东邻借筌蹄,西邻呼猲猃。系饵翳丛灌,设伏抽阴钤。彼机倏已发,此欲

  • 《谒金门》

    休怨老。更替北邙荒草。勘破人生都已了。江湖归兴渺。盘谷深深杳杳。曲水弯弯绕绕。啼鸟空山山更悄。钟昏钟又晓。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