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定慧圆明不滞空,黄幡直下起清风。
当时不得印宗老,卢能有过且无功。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颂扬证道之歌

定慧圆明不滞空,
黄幡直下起清风。
当时不得印宗老,
卢能有过且无功。

诗意:
这首诗歌颂扬了证道的精神。诗中表达了修行者在证悟道理时的境界和体验。他们的心境如定慧般明亮而不受束缚,就像清风吹拂下黄色幡旗般自由自在。然而,诗人印肃意识到,当时并未完全领悟老宗师的教导,而卢能则虽有过失,但并无功绩可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证道境界的赞美和思考。首先,诗人通过"定慧圆明不滞空",将修行者在证道过程中的境界描绘得明亮而宽广,不受世俗的束缚。"黄幡直下起清风"一句,则通过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真实与自由的状态。诗中的"当时不得印宗老",表明诗人对自己未能完全领悟宗师教导的懊悔之情,同时也传递出对宗师高深教诲的敬仰之情。而提到卢能的"有过且无功",则意味着修行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我们都会有过失和不足,因此要持续努力,才能真正取得成就。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证道境界的向往和敬畏,同时也呈现了修行者的自省和悔过之情。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对于修行道路上的困惑和挑战的深刻洞察。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在修行道路上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畏艰难,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 《客中月》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达磨西来,卦文不识。胡卜乱卜,传至今日。佛日等是开个铺席,敢向朕兆未分已前。端平元年正月一。

  • 《饮少》

    此中无他肠,饮少乃辄醉。眼眩力不支,便欲投床睡。顿空名利心,愿弃人间事。渊时千载上,当复知我意。

  •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张子耽酒语蹇吃,闻道颍州又陈州。形模弥勒一布袋,文字江河万古流。

  • 《临江仙(荼コ有感)》

    莺唤屏山惊睡起,娇多须要郎扶。荼コ斗帐罢熏炉。翠穿珠落索,香泛玉流苏。长记枕痕销醉色,日高犹倦妆梳。一枝春瘦想如初。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

  • 《句》

    才有数花香便远,更无一叶影方奇。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