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诸荣辱何忧喜,金轮宝位瞿昙弃。
舍草负金永不穷,大地生灵扶不起。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中文译文】
於诸荣辱何忧喜,
金轮宝位瞿昙弃。
舍草负金永不穷,
大地生灵扶不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喜悦和忧虑的境界。诗中提到了金轮宝座,象征着世俗的权势与荣耀,但却被佛教徒瞿昙(即释迦牟尼)所弃置。与此相对照的是舍弃草木却担负金财的形象,这是在表达一种超越物质财富的精神追求。最后一句揭示了大地上众生的困境,他们虽然生活在世间,却无法得到真正的扶持和解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佛教对尘世荣辱的超越态度。它通过对金轮宝座和瞿昙的描绘,强调了超越权势与荣耀的真正追求。舍弃草木而负重金财的形象,传达了对物质财富的超越,并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精神境界。最后一句以大地生灵扶不起的描述,凸显了世间众生的困境和无奈,进一步强调了超越世俗的追求的重要性。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哲理的深远意义,让人们反思尘世的虚妄和追求的真谛。
小倦带馀酲,澹澹数櫺斜日。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少年莫笑老人衰,风味似平昔。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日下飞声彻不毛,酒醒时得广离骚。先生鬓为吟诗白,上相心因治国劳。千乘信回鱼榼重,九华秋迥凤巢高。强酬小谢重阳句,沙恨无金尽日淘。
失路谁相念,思家自不禁。吹箫江市伴,争炀旅人心。钓乏王孙饭,游穷季子金。有才常不达,归入白云深。
倚阑人不识,怀古尚心惊。坐想瀰漫意,卧闻鞺鞳声。浪翻京口寺,潮打石头城。莫说南柯事,相宽老大情。
江梅已过杏花初,尚怯春寒著萼疎。待得重来几枝在,半随蝶翅半蜂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