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肥腻更无杂,沌一摩尼相间夹。
珍珠宝网影重重,顶礼归依无缝塔。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一首出自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雪山肥腻更无杂,
沌一摩尼相间夹。
珍珠宝网影重重,
顶礼归依无缝塔。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座庄严壮美的佛塔,以及其中的宝物和装饰。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佛教道统的崇敬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雪山、摩尼、珍珠等形象描绘佛塔的外观和内部装饰。首句"雪山肥腻更无杂"描绘了佛塔的外观,形容其宏伟壮丽,洁白如雪,并且没有任何瑕疵。接着,"沌一摩尼相间夹"揭示了佛塔内部的摩尼宝石,它们以无序的方式相互交织,犹如大自然的混沌状态。这种对摩尼的描绘,表达了佛教中对宝石的珍视和重视。
下两句"珍珠宝网影重重,顶礼归依无缝塔"则展示了佛塔内部的宝物和珠宝的装饰。珍珠和宝石被形容为网状结构,闪烁着令人惊叹的光芒。最后一句则强调了人们对佛塔的敬仰和依靠,将佛塔视为无缝的避难所,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归依。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佛塔的壮丽和珍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和崇敬之情。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赞美和推崇,具有一定的宗教意味,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漆园傲吏养生主,栗里高人归去来。俱作放翁新受用,不妨平地脱尘埃。松崖壁立临樵坞,竹径蛇蟠上啸台。送尽夕阳山更好,与君踏月浩歌回。
乾坤万里一长吁,老惫悠悠据槁梧。未死自惭前死欠,有生不若此生无。纵闻新诏开途辙,难把陈言入范模。寄语嵩峰子张子,山林深隐是耆儒。
了不分芳臭,营营浪自喧。士为女听惑,溷比帝居尊。鱼馁庖难脍,瓜香圃欠樊。冰霜不恕汝,卦义取诸坤。
望州乌石与僧堂,丛识茫茫不可当。提起衲僧拄杖子,五湖四海沸如汤。
语声了了出溪湾,只隔桃波一步间。自爱黄鹂春后至,多愁燕子雨中还。坡晴细草平如剪,花曙闲门半不关。欲觅行踪云满地,人言采药在他山。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