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解此如意珠,贫儿衣裹灿光辉。
行行到处不曾失,再逢亲友始无疑。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今解此如意珠,
贫儿衣裹灿光辉。
行行到处不曾失,
再逢亲友始无疑。
诗意:
这首《颂证道歌·证道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证道之路的颂扬和赞美。诗人自比拿着一颗如意珠,象征着他对于道路的领悟和理解。尽管他身处贫困,但他的信念和智慧却闪耀着光辉。他行走在各个地方,从未迷失方向,再次遇见亲友时,他们对他的修行和境界已毫无疑问。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证道之路的心境和感悟。诗中的如意珠象征着智慧和悟性,诗人将其解开,表示他已经领悟到了道路的真谛。尽管诗人身处贫困之中,但他的内心却洋溢着光辉,这是因为他所追求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他行走在道路上,从未迷失方向,说明他对于道的理解和坚持始终如一。最后,再次遇见亲友时,他们对他的信仰和修行已经没有任何疑问,这显示了诗人在道的修行上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证道之路的自信和坚持,以及对于修行成果的自豪。它鼓舞人们在追求内心的升华和追求道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坚信最终会得到认可和理解。同时,它也反映了佛教文化背景下的理念,强调了内心的光芒和修行的重要性。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精神有限惟当啬,造化无心不汝私。此事安须知决择,鸡鸣勿後老人期。
千首诗轻万户侯,富如猗顿亦何求。六义中间有至乐,不须苦作楚人骚。
器宇廓落,形像乾枯。一点彻灵府,万年空劫壶。青原门下识麟角,黄檗床头捋虎须。死中还活兮活中还死,无中却有兮有中却无。
南望商於北帝都,两堪栖托两无图。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一杯渌酒他年忆,沥向清波寄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