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两种犹如镜上痕,直达□取岭南能。
便显秀公无跳脱,徒劳四句语言争。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两种犹如镜上痕,
直达□取岭南能。
便显秀公无跳脱,
徒劳四句语言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情感。诗人通过比喻,将两种状态比作镜子上的痕迹,暗示这两种状态都是可以明显察觉的。其中一种状态是指达到证道的境界,可以直接抵达岭南的能力。而另一种状态则是指表面上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他们只是在空谈中争论,却无法超越言语的限制。

赏析:
《颂证道歌·证道歌》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两种状态的对比,传达了对真正实现证道的渴望和对虚伪言辞的批判。两种状态如镜上的痕迹,意味着它们都是可以被看到的,而不是虚幻的幻想。其中一种状态象征了真正的境界,可以直达岭南,这里可能是指一个象征着境地的地方。而另一种状态则是表面功夫的虚假,只停留在语言上的争辩中,没有实际的行动和体验。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诗人对真实境界和虚假表面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超越言语的束缚,通过实际的行动和体验来追求真正的境地。诗人对虚伪言辞的批判以及对真实体验的追求,使这首诗词具有了一种深刻而耐人寻味的意境。

  • 《将至溧阳示宗父》

    玉聚梅花殊未开,不妨烟雨雪飞来。仆夫怪我行何速,要趁佳时同一杯。

  • 《素梅 五八》

    春风无声海日起,梅花满树烟茫茫。西湖昨夜笙歌静,相见逋仙是林中。

  • 《追和及甫雪》

    肧腪造化妙天家,趁得辛夷未首花。浊水淤泥还絮白,枯株朽树亦芳华。长空光眩鸣皋鹤,厚地寒侵入宇蛇。钜竹南墙清绝甚,一编孟子一瓯茶。

  • 《郡圃观白莲》

    泰华根株本一同,何分白白与红红。半池只怕霜风倒,输与苍颜百丈松。

  • 《点绛唇》

    燕子依依,晓来总为谁归去。淡云生处。已觉宾鸿度。浅笑深颦,便面机中素。乘鸾女。琐窗琼宇。会有明年暑。

  • 《初至天台》

    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兴公妙摹写,粲若披图经。自怜婴世网,仰愧鸿冥冥。夙契谅非浅,半生吏金庭。成此一段奇,得按东吴刑。又分临海竹,想像山围屏。稍稍向铃阁,行行叩禅扃。一丘与一壑,所见皆所聆。石梁卧剑戟,布水驱雷霆。五百大开士,神光秘林坰。于我定不薄,是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