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照,松风吹,不是渠浓更是谁。
参禅学道波波走,岂知自有颗明珠。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月照,松风吹,不是渠浓更是谁。
江中的月光照耀,松树的风吹拂,这并不是因为渠道本身更加浓郁,而是有着其他的原因。
参禅学道波波走,岂知自有颗明珠。
在修行禅宗、学习道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奔波忙碌,却不知道我们内心深处已经拥有了一颗智慧的明珠。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隐喻,表达了一个哲理思考。作者通过描绘江月和松风,来传达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智慧和内在的珍宝并不是通过外在的修行和追求获得的,而是蕴藏在每个人的内心中。不需要通过外物的浓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要去发现和珍视内在的明珠。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寄托了作者对修行和智慧的思考。江月和松风象征着外在的修行和追求,而真正的明珠却存在于内心深处。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提醒人们不要过分沉迷于外在的功名利禄和物质追求,而是要关注内心的修炼和智慧的培养。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道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真正的价值和智慧源于内心,而不是外在的追求。它提醒人们要珍视内心的宝藏,追求真正的智慧和内在的满足,而不是被外界的诱惑和追逐所迷惑。同时,它也对修行者提出了思考,引发了对自我意识和内心探索的思考。
封禺山水国,曾是郭文游。列岫开新障,平川合众流。丹青遗像在,松竹古祠秋。虽不逢尧禅,高风似许由。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世业传珪组,江城佐股肱。高斋征学问,虚薄滥先登。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
置酒临高隅,佳人自城阙。已玩满川花,还看满川月。花月方浩然,赏心何由歇。
筑室城市间,移柏南涧底。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崎岖脱岩石,拥塞出棼翳。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苦涩未须嫌,愈久甘如荠。
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黄花未应憔悴,盏面尚堪浮。围艳质,发歌喉。细相酬。明年此会,主人还是,在凤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