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空拳指上生实解,巡行数墨看经快。
圆蟾光体指俱迷,枉入三途虚受罪。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空手指向上生之果,巡行数墨念经迅速。
明亮的月亮体现出幽深迷茫,徒然进入三途虚空受苦。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证道的歌颂和思考。诗人以空手指向上生之果,意味着传统的修行方式可能是空洞的,没有实际的效果。诗人通过巡行和数墨念经来表达对修行方法的怀疑,认为经书的内容并不能真正帮助众生脱离苦难。明亮的月亮体现出一种幽深迷茫的感觉,揭示了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进入虚空的三途之中,遭受无谓的苦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传统修行方式的质疑和对人生迷茫的思考。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空手指向上生之果与巡行数墨念经相对照,强调了修行的功利性和虚无感。明亮的月亮象征着智慧和迷茫,呼应了诗人的内心体验和对人生意义的反思。最后,诗人以枉入三途虚受罪的描述,表达了对修行者境遇的担忧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对修行方式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对迷茫境地的揭示。它展现了诗人对于真正证道之路的追求和对迷失境遇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 《南乡子(夏夜)》

    多病带围宽。未到衰年已鲜欢。梦破小楼风马响,珊珊。缺月无情转画栏。凉入苎衾单。起探灯花夜欲阑。书册满床空伴睡,慵观。拈得渔樵笛谱看。

  • 《谢江潭诸公》

    相逢一解颐,款曲吐肺腑。主人爱敬客,童孺亦呼舞。击鲜倒家酿,花枝照樽俎。善谑时绝倒,惜饮亦径醉。十年一会面,此身几寒暑。不见即相念,临分无可语。翰墨要陶练,饮食谨调护。行役今何时,天寒岁将莫。故乡松梓荒,他乡寓儿女。岂不念之深,只觉丹心苦。天机马出塞,人事

  • 《弘治纪元戊申二月十三日侍从亲耕籍田用程学》

    貔貅万灶绕城坳,礼重亲耕指近郊。丰稔早占种稑种,泰和端叶地天爻。弄田何足论钩盾,劳燕真看出大庖。诏许三农瞻日表,不须前蒲纛拥梢。

  • 《逢徐少卿》

    八年方把袂,万里只含情。已自忘颜面,犹能记姓名。深杯照落日,寒叶动秋声。独愧飞蓬影,飘飘过此生。

  • 《题王诜都尉设色山卷后》

    还君横卷空长叹,问我何年便退休。欲借岩阿著茅屋,还当溪口泊渔舟。经心蜀道云生足,上马胡天雪满裘。万里还朝径归去,江湖浩荡一轻鸥。

  •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

    朝蒙曲尘居,夜傍糟床卧。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囊中衣已空,口角涎虚堕。啜尝未云足,盗釂恐深坐。使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西楼适新成,明月犹半破。拥檐青山横,拂槛流水播。雕盘贮霜实,银盎荐秋糯。共言文字欢,岂待红裙佐。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夜归肺增涨,晨起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