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亦曾讨疏寻经纶,永夜清霄习见闻。
只道多闻便是真,谁知万法皆方寸。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亦曾讨疏寻经纶,
永夜清霄习见闻。
只道多闻便是真,
谁知万法皆方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证道的思考和体悟。作者曾经勤奋地探索经书和纲领,整夜沉浸于清寂的天空中修习并拓宽自己的见闻。然而,他渐渐认识到,只是纯粹的学问和博览多闻并不足以触达真理。他感悟到,万法万象都可以从自身的心中领悟和体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修道道路的思考和领悟。诗人曾经努力地追求知识和智慧,但在深夜中,他静静地仰望清澈的夜空,通过感受和体验,逐渐领悟到真理的本质。他发现,只有纯粹的学问和知识远远不够,万法万象都可以在自己心中找到答案。这种领悟超越了学识的局限,强调了内心的觉知和体悟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呈现出修行者在探索修道道路上的领悟和体验。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道路上,不仅仅要追求外在的知识和学问,更重要的是通过内心的觉知和体悟来领悟万法。这种修行的境界超越了书本知识,使人能够直接从内心的平静中领悟真理的本质。

  • 《好事近》

    小倦带馀酲,澹澹数櫺斜日。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少年莫笑老人衰,风味似平昔。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 《马嵬坡》

    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 《次韵九华杜先辈重阳寄投宛陵丞相》

    日下飞声彻不毛,酒醒时得广离骚。先生鬓为吟诗白,上相心因治国劳。千乘信回鱼榼重,九华秋迥凤巢高。强酬小谢重阳句,沙恨无金尽日淘。

  • 《送张山人徵伯归槜李》

    失路谁相念,思家自不禁。吹箫江市伴,争炀旅人心。钓乏王孙饭,游穷季子金。有才常不达,归入白云深。

  • 《七夕前二日与窥堂庄使君江横观水望霓怅然》

    倚阑人不识,怀古尚心惊。坐想瀰漫意,卧闻鞺鞳声。浪翻京口寺,潮打石头城。莫说南柯事,相宽老大情。

  • 《春日七首》

    江梅已过杏花初,尚怯春寒著萼疎。待得重来几枝在,半随蝶翅半蜂须。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