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恐落断常坑,说有说无只管争。
教体未全言句落,意识心随声色行。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这首诗词是释印肃所写,名为《颂证道歌·证道歌》,它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修行恐落断常坑,
说有说无只管争。
教体未全言句落,
意识心随声色行。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修行者的境遇,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一些难题。诗人写道,修行者常常担心修行的中断,就像在一片常常出现坑洞的道路上行走一样。他们不断地探讨着修行的真谛,无论是通过言辞还是无言,他们都会竭力争辩和辩论。然而,修行的教义并没有完全揭示,有时候句子会中途断开,修行者需要自己去领悟。修行者的意识和心灵会随着外界的声音和色彩而变化,他们的修行之旅也因此展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所经历的困境和挑战。诗人通过描绘修行者的焦虑和迷茫,展现了修行的艰辛和复杂性。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修行者的勉励和启示。诗人认为,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各种困难和矛盾,但修行者应该继续前行,不断探索和领悟。诗词的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了对内心修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短小,却集中表达了修行者的内心挣扎和对修行道路的探索。它呈现了修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传递了对修行者的鼓励和启迪。通过阅读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修行者的心境,思考自己的修行之路,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中草药夜怀归梦趁虚,柰无黄耳寄家书。高人不问闭门后,征士应思遣戍初。压栋排檐能拉朽,穿帘入隙解乘疎。遥知山谷皆封路,食绝肠饥有怒狙。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阴森万木晓苍茫,路转山腰问草堂。池涌慢波萍叶散,窗涵细雨橘花香。读书程度输年少,中酒心情厌日长。公子飘飘才思阔,何妨高咏伴沧浪。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二仲相从共此遨,濛濛花气袭征袍。几家绿暗藏深坞,一径红芳落野桃。春色暗随流水去,客怀空逐暮云高。临溪忽动秦源兴,应叹浮生何太劳。
家山四年别,梅萼忽横枝。久拟投倦翼,还成效雌羁。初之一毫补,谩素五十炊。所就竟何事,敢言厌拘縻。吏民笑已满,虽勤欲奚为。答以事不然,吾心异群儿。矻矻不能闲,任汝了事讥。吾道日已长,天运无穷期。常恐业未富,无以答明时。归将闭门坐,谨学毋自期。刻心事仁勇,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