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郑尚书赴兴元》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
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
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

作者介绍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作品评述

《送郑尚书赴兴元》是唐代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儒学的成功者登上了朝廷的高位,谁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红旗燃烧着浓密的雪花,白马踏着狂风奔驰。斧钺声响彻云霄,诗书的智慧驾驭汉中。从此方知百战百胜的策略,并不在于弯弓射箭。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人物送别郑尚书前往兴元的场景,并表达了对他的赞扬和思考。首先,诗中提到了儒学成功者的地位,暗示了儒学的重要性和卓越成就。接着,通过描绘红旗燃烧着的雪花和白马疾驰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郑尚书奔赴兴元的决心和迅猛的行动。诗中提到的斧钺声和诗书之智,则象征着他在汉中地区执政的能力和智慧。最后,作者以“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意味着在实现伟大事业上,强大的智慧和才能远比武力和弓箭更为重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郑尚书的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示了他的才能和智慧,并表达了对他的赞美。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红旗烧密雪和白马踏长风,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斧钺来天上和诗书理汉中的描写,体现了郑尚书在统治汉中地区的能力和治理智慧。最后,作者以对弯弓的否定,强调了智谋胜过武力的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文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赞美了郑尚书的成就,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它将才能和智慧置于高位,以此来表达对统治者和领导者的期望和要求。同时,通过对儒学和文治的呼应,这首诗词也传递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

  • 《颂古三十九首》

    后念起时前念灭,起灭之念何尝别。唤取机关木人问,从头弄尽元无说。

  • 《初发嘉州》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是日期乡僧宗一,会别钓鱼台下。?

  •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白发催愁酒量悭,软尘盈袂饮尤难。小童正对茶铛立,堪伴先生入画看。

  • 《夜雨感怀》

    老来每惜岁峥嵘,几为巴歌判宿酲。白帝草生时入梦,锦官花重更关情。帘疏夜雨侵灯晕,枕冷秋风递角声。定许何时理归棹,酒狂犹解赋芜城。

  • 《观灯玉台体十首》

    日照花,七香车。歌舞平阳第,经过赵李家。

  •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