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智道者》

胸中历历几山川,竹杖芒鞋四十年。
赤手旋为新活计,白头犹作旧因缘。
如如炒境无多事,了了真心不碍禅。
安坐高峰重点检,未须枕石伴云眠。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作品评述

《送智道者》是宋代仲并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胸中历历几山川,
竹杖芒鞋四十年。
赤手旋为新活计,
白头犹作旧因缘。
如如炒境无多事,
了了真心不碍禅。
安坐高峰重点检,
未须枕石伴云眠。

中文译文:
心中历经了多少山川,
手持竹杖,脚踩芒鞋四十载。
曾经赤手变为新的谋生事业,
如今白发依旧承受着旧时的因缘。
安静地炒炒菜,没有太多烦恼,
心境明朗,真心不受禅宗所碍。
坐在高峰上,重重审视人生的要点,
无需枕着石头伴云归梦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智道者为送别对象,描绘了一个智者的生活境界和心路历程。诗中通过描述智道者的行走和岁月的变迁,展现了他追求智慧和修行的过程。

首先,智道者经历了多少山川,历经沧桑之后,他依然坚持以竹杖为依托,脚踏芒鞋,行走在世间。这种简朴的行走方式象征着他对尘世的超脱与安宁。

其次,智道者放下了过去的工作,选择了新的谋生方式,用赤手来从事新的活计。这表明他拥抱变化,勇于创新,并且不畏艰辛。

然而,尽管岁月已经使他白发苍苍,他仍然承受着旧时的因缘,这表明他对过去的经历与情感有着深厚的感悟和牵挂。

然后,智道者的心境如此平和,他在炒菜时没有太多烦恼,心中明了,真心不受禅宗所限制。这表明他内心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纷扰的境界,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最后,智道者选择安坐在高峰上,审视人生的要点,重点检视自己的修行成果和人生的意义。他并不需要枕着石头伴随云归梦乡,这表明他在修行中已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觉悟和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智道者追求智慧和修行的人生旅程。通过对智道者的生活境界和内心状态的描绘,展示了智者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人生深层次思考的追求,同时也呼唤着读者对于内心宁静与自在的思考。

  • 《脱京口·上江难》

    蒙冲两岸夹长川,鼠伏孤蓬棹向前。七里江边惊一喝,天教潮退阁巡船。

  • 《晚过象之葆光亭步月》

    浮沉闾里间,放志谢维挚。行贪月色静,归犯霜华湿。寒鼓出城重,飞星过楼急。却想竹亭下,主人犹独立。

  • 《懋宗奉议有佳句咏冷庭叟野居庭坚于庭叟有十》

    城西冷叟半忙闲,人道王阳得早还。四望楼台皆我有,一原花竹住中间。初无狗盗窥篱落。底事蛾眉失锁关。每为朝天三十里,时时惊枕梦催班。

  • 《春晓》

    草阁临春浦,蓬扉惊曙鸦。水明残夜月,云傍隔溪花。

  • 《满庭芳》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

  •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

    秘殿掖垣西,书楼苑树齐。秋烟凝缥帙,晓色上璇题。门接承明近,池连太液低。疏钟文马驻,繁叶彩禽栖。职美纶将綍,荣深组及珪。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始欢新遇重,还惜旧游暌。左宦登吴岫,分家渡越溪。赋中频叹鵩,卜处几听鸡。望阙应多恋,临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