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侄迈赴河间令》

老去那堪用,恩深未敢归。
谁能告民病,一一指吾非。
尔赴河间治,无嫌野老讥。
仍将尺书报,勿复问从违。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送侄迈赴河间令》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去那堪用,恩深未敢归。
谁能告民病,一一指吾非。
尔赴河间治,无嫌野老讥。
仍将尺书报,勿复问从违。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送别自己的侄子侄孙迈,送他去河间担任官职的作品。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老无能,对侄子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民生疾苦的关切和愿望。诗人希望侄子能够到河间去治理,不要担心别人的嘲笑,继续为国家尽力,不要违背自己的初衷和责任。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家族后辈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国家民生的关切和担忧。诗人在年老之际,感慨自己无力再为国家尽忠,因此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希望他们能够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诗中的"老去那堪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和痛心,"恩深未敢归"则表明诗人对侄子的深厚爱意,希望他能为国家和人民继续奉献。

诗中的"谁能告民病,一一指吾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稷的担忧,希望有人能够指出民生问题的根源,解决社会的病症。"尔赴河间治,无嫌野老讥"表明诗人对侄子勇于担当的赞赏和鼓励,他希望侄子能够坚定地去执掌河间的治理工作,不因外界的嘲笑和质疑而动摇。

最后两句"仍将尺书报,勿复问从违"是诗人对侄子的嘱咐,希望他能够时常向自己报告工作情况,不要违背自己的初衷和责任。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后辈和国家的期望和关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深情。

  • 《次韵赵仲绩久雨夜坐有感二首》

    春云黯黯未成晴,落尽缃桃见紫荆。薄宦驰驱双鬓改,流年荏苒寸心惊。幽花映水浅深色,啼鸟穿林高下声。几许风光欠行乐,夜寒和雨听残更。

  • 《国香》

    南溪太史还朝晚,息驾江陵颇从款。彩毫曾咏水仙花,可惜国香天不管。将花托意为罗敷,十七未有十五余。宋玉门墙纡贵从,蓝桥庭户怪贫居。十年目色遥成处,公更不来天上去。已嫁邻姬窈窕姿,空传墨客殷勤句。闻道离鸾别鹤悲,藁碪无赖鬻蛾眉。桃花结子风吹后,巫峡行云梦足时。

  • 《题县令范传真化洽亭》

    前有浅山,屹然如屏。后有卑岭,缭然如城。跨池左右,足以建亭。斯亭何名,化洽而成。

  •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游旧·残雪》

    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绕墙全剥粉,傍井渐消银。刻兽摧盐虎,为山倒玉人。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落日惊侵昼,馀光误惜春。檐冰滴鹅管,屋瓦镂鱼鳞。岭霁岚光坼,松暄翠粒新。拥林愁拂尽,著砌恐行频。焦寝忻无患,梁园去有因。莫能知帝力,空此荷平均。

  • 《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苏幕遮》

    采壶中,凝日月。片饷工夫,锻炼无休歇。满岸芦花白如雪。丹蕊飞来,教我如何说。道无明,真一诀。得也第庐,自在闲守拙。直待鹤来方外接。白日飞升,有分朝金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