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谢将能事,重阳只故台。
固须冲节去,便恐带秋回。
敏捷才无尽,铺张意有开。
犹须记衰疾,书与雁同来。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送智叔令咸平》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谢将能事,重阳只故台。
固须冲节去,便恐带秋回。
敏捷才无尽,铺张意有开。
犹须记衰疾,书与雁同来。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陈师道对智叔令咸平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智叔以他的才能和军事技能闻名,但如今他只能退隐在重阳山的故台之中。作者认为智叔应该坚守正直的节操,离开这里,以免被秋天的凄凉所感染。智叔的才能非常出色,他的雄心壮志展示无限,但同时也有过于奢侈的倾向。作者提醒智叔要铭记自己的衰老和疾病,像书信和迁徙的雁一样,时刻警醒。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陈师道对智叔的深情送别。通过对智叔的描述,诗人展示了对他才能和军事成就的赞扬,同时也提醒他保持节操与廉洁,避免过度追求享乐和奢华生活。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相结合,通过描绘秋天的凄凉和衰老的象征,表达了对智叔与时光的担忧和警示。整首诗行云流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