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叠赤城路,终年游客稀。
朝来送师去,自觉有家非。
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
此诗成亦鄙,为我写岩扉。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送陟遐上人游天台》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万叠赤城路,
终年游客稀。
朝来送师去,
自觉有家非。
石净山光远,
云深海色微。
此诗成亦鄙,
为我写岩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名为陟遐上人的道士游历天台山的情景。赤城路曲折崎岖,却很少有游客经过。早晨,诗人来送道士上山,离别之际感到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思乡之情。山石洁净,山光遥远,云海深邃,海色微茫。诗人认为这首诗可能会被人们看作是平凡无趣的,但他依然写下这些诗句,把它们镌刻在山门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路、山光和云海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幽远的氛围,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把作者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诗中的"万叠赤城路"描绘了曲折复杂的山路,暗示了艰难险阻。"终年游客稀"说明这条路少有游客,更显得幽静和荒凉。"朝来送师去,自觉有家非"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感和对归家的渴望。"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通过对山光、云海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景观,凸显了自然的美妙和作者对自然的赞美。
最后两句"此诗成亦鄙,为我写岩扉"表明作者自知这首诗可能不会被他人看重,但他仍然将这首诗刻在山门上,表达了对自己创作的坚持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展示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独特情感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月色透窗寒,一夜素衾霜湿。无寐起来搔首,正参横人寂。此心重省已回肠,何况是行役。欲弃利名归去,奈楚天云隔。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城郭人家饯岁寒,裁红剪翠馔春盘。湖滨老圃无时态,绕屋畦蔬向晓看。
须信乾坤如逆旅,都来一梦浮生。夜游秉烛尽欢情。阳春烟景媚,乐事史来并。座上群公皆俊秀,高谈幽赏俱清。飞觞醉月莫辞频。休论金谷罚,七步看诗成。李白清平调辞: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沉香亭前。花方繁开,上乘照夜车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谁为东君掌青律,故将春日连人日。春日雨丝暖融融,人日雪花寒栗栗。雨雪寒暖苦不同,可比交情去就中。仲咸拥炉发歌咏,古风泪破浇漓风。人情离合古来有,召公初亦疑周公。汾阳临淮本雠隙,一旦分兵若亲戚。四公翻覆人不讥,各各操心为邦国。此外譸张多为己,反掌背面如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