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巴兴寺,如今始拂衣。
欲临秋水别,不向故园归。
锡挂天涯树,房开岳顶扉。
下看千里晓,霜海日生微。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送知兴上人》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知兴上人离开巴兴寺的情景。
译文:
久住巴兴寺,如今才起身。
欲去拜别秋水,不归故园心。
锡杖挂在天涯树,房门开在岳顶扉。
向下望,远眺千里,朝阳冉冉升起,微微地泛着霜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知兴上人离开巴兴寺的情景,表达了送别之情和离别之感。
诗的开头,“久住巴兴寺,如今才起身”,表明知兴上人在巴兴寺已经住得很久了,但是此刻他才起身离去。他离开巴兴寺,准备去别秋水,但是却没有打算回到他的故园里去。这里的“秋水”和“故园”都有一种遥远和家乡的思念之意。知兴上人告别巴兴寺的时候,他并没有打算回到自己的故乡,这显示出他对于离别的执意和一种超脱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锡杖挂在天涯树”,表明知兴上人远行的身影已经飘忽到了他的目光所不能及的远处。而“房门开在岳顶扉”则暗示着知兴上人是一个修行者,平时居住在高山上的寺庙里。他的修行之路是高处的,超越世俗尘嚣。
最后两句“向下望,远眺千里,朝阳冉冉升起,微微地泛着霜海”,描绘了送行的过程。从高山上望下去,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朝阳从东方升起,映照在地面上,景色宛如海上的微霜。这些景物的描写给人以旷达和壮丽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知兴上人的修行之路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行。
整首诗写景描写简练,通过渲染高山上的离别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和修行者超然世俗的心态。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还展示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和生机。
玄盖之天高崒嵂,自满天眼支一脉。嶙刚四面森翠壁,中有瑶柱倚天立。窈窈郁郁仙者宅,涵云蓄雾九锁隔。石扉谁遣玉{上竹下氐}擘,通行岂虞虎豹搤。云台散吏青在客,掉头三岛风烟窄。南薰驾我来散策,晴天万里展笑色。祖龙驱山山辟易,仙人抵住如刻划。武皇情念膏火迫,宫坛经营
郑歇后,登台司。国事去,嗟何为?唐之衰,风不竞,天下纷纷非一郑。君不见宋家养士得士力,无数忠贤水中溺。
日高裹饭看何山,山缺东南水绕关。松桧不摇风自度,读书声在白云间。
飞龙开口日晖晖,放鹤亭前路不迷。谩说支郎林下少,未缘神骏眼中稀。繁霜著树榴房坼,危石悬藤瓠子肥。看遍吴中好山色,太湖明月棹船归。
鹅儿草绿侵行路,帔子花明照屋除。处处乞浆俱得酒,杖头何恨一钱无?
楼上鸣钟报五更,朦胧深殿佛灯明。更无幽梦随寒枕,听彻风松到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