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熙宁老诤臣,凛然心胆大于身。
吾侪坐看冯唐去,谁起云中废弃人。
十年符竹守吾州,故吏相逢嘲土牛。
毋谓徐公不堪用,诸人自与世沉浮。
东道如闻近稍安,乘骢按部凛生寒。
忽逢太守能相下,俱是従来言事官。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兼简吕元钧三绝》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发熙宁老诤臣,
凛然心胆大于身。
吾侪坐看冯唐去,
谁起云中废弃人。
十年符竹守吾州,
故吏相逢嘲土牛。
毋谓徐公不堪用,
诸人自与世沉浮。
东道如闻近稍安,
乘骢按部凛生寒。
忽逢太守能相下,
俱是従来言事官。
诗意:
这首诗是苏辙送别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并兼简吕元钧三绝的一首离别之作。诗中通过对周正孺的赞美,表达了对他忠诚坚定的品质的敬佩。诗人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政治环境的看法。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周正孺为主线,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首句"白发熙宁老诤臣",描绘了周正孺年事已高但仍然忠诚奉公的形象。接下来的几句"吾侪坐看冯唐去,谁起云中废弃人"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担忧,感叹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中,像周正孺这样的忠诚之臣已经不再被重用。
接着,诗人谈到了自己的经历,提到了他守护吾州十年的经历,以及与故吏相逢的情景,暗示了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挫折感。"毋谓徐公不堪用,诸人自与世沉浮"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徐公(指官僚)的批评,认为他们不敢任用忠诚之臣,而是随波逐流,追求个人利益。
最后几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东道如闻近稍安,乘骢按部凛生寒"暗示诗人在客居他乡时,虽然听说新任太守治理有方,但仍然感到心生寒意。"忽逢太守能相下,俱是従来言事官"表达了诗人对太守的赞赏,认为他是一个能够倾听下属意见的官员,与以往的言事官不同。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周正孺的赞美和对政治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于忠诚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官场腐败和权谋之风的批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新任太守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改变现状,重用忠诚之臣。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苏辙对忠诚和正直的崇高赞美,并对时局和官场的不公和腐败表示了忧虑和批评。
卮倾好酒逢时盛,早遇春融媚景天。龟暖戏挨初绿草,燕飞绿拂乍晴烟。迟迟昼影花篮槛,郁郁香风蝶舞筵。眉似柳开眸似水,怡情自爱赏湖边。
西陵潮信满,岛屿入中流。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寒光生极浦,暮雪映沧洲。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上鸥。
彩川紫岫洗诗愁,朱橘白鱼供饮痛。
短簟相携入薜萝,且容眠石略婆娑。未曾八月暑如此,何处中秋天最多。一壑风烟贫受用,百年时序老消磨。夕阳篱落谁横笛,似识山樵扣角歌。
中郎不眠仰看屋,得此古椽围尺竹。轮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轸足。流传几处到渊明,卧枕纶巾酒新漉。孤鸾别鹄谁复闻,鼻息齁齁自成曲。
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绝鸣。鸣石出华阴。虚桐采凤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并结连枝缕。双穿长命针。倡楼惊别怨。征客动愁心。同心竹叶椀。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