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笙磬阼阶东,穆穆黄流玉瓒中。
近在门阑无此称,老来襟抱更谁同。
幽燕遗恨须收第,孔孟微言要忍穷。
精舍一区泉石好,何时相就看冥鸿。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子婿林申甫还侍》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锵锵笙磬阼阶东,
穆穆黄流玉瓒中。
近在门阑无此称,
老来襟抱更谁同。
幽燕遗恨须收第,
孔孟微言要忍穷。
精舍一区泉石好,
何时相就看冥鸿。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陈傅良送别子婿林申甫的情感。诗人描述了庄严肃穆的场景,以及玉瓒中流淌的黄色河流,表达了对林申甫的赞美之情。他感叹现在门阑之内已无人能与林申甫相媲美,而自己老来孤独无依。诗人还提到了幽燕的遗恨应该被终结、孔孟的微言应该被坚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最后,诗人期望有朝一日与林申甫相见于精舍,观赏冥鸿的飞翔,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词以庄严雄浑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对林申甫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通过对林申甫的赞美,诗人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寂寞之情。他对门阑之内无人可比的感慨,折射出自己在晚年孤寂的心境。诗人对幽燕遗恨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怀念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孔孟微言的坚持则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他希望这些微言能够在困境中得到坚持和传承。最后的冥鸿与精舍的描绘,则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林申甫与自己重逢的期待,寄托了对友谊和希望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其雄浑有力的表达方式,传递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孤独和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关注。
弱龄轻日月,迈景想神仙。顾往谅无及,待来徒自怜。黄金弃砂砾,劬心炼丹铅。凿石不得水,沉剑徒窥渊。流光不我与,白发盈华颠。杖策出门去,十步九不前。归来对妻子,尘灶午未烟。干时乏计策,退耕无园田。霜蒲怨青松,逝矢恨惊弦。已矣复何道,吞声赴黄泉。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重德由来为国生,五朝清显冠公卿。风波久伫济川楫,羽翼三迁出谷莺。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孔门弟子皆贤哲,谁料穷儒忝一名。
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兵虽易得,一将实难求。
吴王废苑草青青,一骑今朝发野亭。谁道别君行路远,去时人醉到时醒。
合志同宗忆嗣清,寻盟继好感难兄。关西伯起今夫子,後世子云重易经。金薤银钩诒妙墨,貂裘王札寄交情。本朝未有杨家相,留待公归两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