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邹秀才游浙》

鞍傍带剑鱼皮鞘,马後携童越葛衫。
度水缘山君底急,区区为答古千岩。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送邹秀才游浙》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鞍傍带剑鱼皮鞘,
马后携童越葛衫。
度水缘山君底急,
区区为答古千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邹秀才前往浙江游历的情景。诗人描述了邹秀才骑在马上,身旁挂着剑,剑鞘用鱼皮制成。他的马后跟随着一个穿着越葛衫的孩子。邹秀才要穿过湍急的水流和险峻的山岭,这是为了回应古代千岩万壑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细节和景物,展现了邹秀才游历的艰辛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旅行的艰难和壮美之处。

首先,诗人提到鞍傍带剑鱼皮鞘,这一描写表现了邹秀才的身份和行装。鞍傍带剑显示了他的学识和文化修养,而鱼皮鞘则暗示了他的品味和追求。

其次,诗人描述了邹秀才马后携童越葛衫的情景。这一描写展现了邹秀才的仁爱之心和对知识的传承。他带着一个穿着越葛衫的孩子,可能是他的学生或者晚辈,这显示了他对教育和学术的关注。

接着,诗人描绘了度水缘山的情景。水流湍急,山势险峻,这是一种自然的考验和挑战。邹秀才要穿越这些困难,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诗人用"区区为答古千岩"来表达邹秀才的心境。"区区"表示他的微小和渺小,而"古千岩"则代表了浩瀚的自然景观。这句话传达了邹秀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回应。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展示了邹秀才游历的艰辛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它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传承和历史文化的重视。

  • 《赠贺若少府》

    十日广陵城里住,听君花下抚金徽。新声指上怀中纸,莫怪潜偷数曲归。

  • 《朝中措》

    西湖南北旧游空。谁料一尊同。回首四年间事,浑如飞絮濛濛。林花谢了,明年春到。依旧芳容。惟有朱颜绿鬓,暗随流水常东。

  • 《诗二首》

    牛斗东边窄,三吴西角深。山能醒客酒,江会冷人心。

  • 《满江红(舣舟南良作)》

    三十年前,曾向此、舞风歌月。今依旧、江山如画,鬓须如雪。故友冥鸿随净社,旧时秋蚓横尘壁。赖庐峰、对我眼偏青,曾相识。开岫幌,携山屐。泉泻布,星飞石。为收帆舣棹,小留终日。休问重湖吹碧浪,且同五老浮琼液。待明朝、鹢首向东飞,清风力。

  • 《玉楼宴》

    记红颜日、向瑶阶,得俊饮、散蓬壶。绣鞍纵骄马,故坠鞭柳径,缓辔花衢。斗帐兰釭曲,曾是振、声名上都。醉倒旗亭,更深未归,笑倩人扶。光阴到今二纪,算难寻前好,懒访仙居。近来似闻道,向雾关云洞,自乐清虚。月帔与星冠,不念我、华颠皓须。纵教重有相逢,似得旧时无。

  • 《和象翁绝句》

    恰好轩窗傍竹开,绝胜舞榭与歌台。枞枞甲刃丈夫立,弹压炎威不敢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