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

一句当天正信希,欲谈词丧懒投机。
高峰既远休寻访,不惜眉毛为发挥。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这首诗词描述了词人对于创作词曲的态度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句当天正信希,
欲谈词丧懒投机。
高峰既远休寻访,
不惜眉毛为发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词曲创作的追求和态度。首句“一句当天正信希”,可以理解为作者希望每一句词曲都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追求真诚和真理。接着,“欲谈词丧懒投机”,表明作者不愿意轻率地谈论词曲,也不愿意以懒散和投机的方式对待创作,他对于词曲表达有着严肃和认真的态度。

下两句“高峰既远休寻访,不惜眉毛为发挥”,可以理解为作者放弃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高峰,不再去寻找和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愿意付出一切努力来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这里的“不惜眉毛为发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情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以求创作的卓越。

整首诗词体现了作者对于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真实表达的追求,他不愿意陷入轻浮和投机的境地,而是通过努力和奉献,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和创作的卓越。这种对于词曲创作的执着和追求,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深度,也展示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个性特点。

  • 《过孝义亭作诗寄归代书》

    经夕离家行百里,山椒一上一回头。此来颇快疑阴相,寄语妻儿勿过忧。

  • 《次韵梁权郡喜雪》

    飞到裘茸不肯飞,危樵孤倚暮江时,袁安家在鸿蒙外,剡曲人谁汗漫期。氛祲不传青海箭,丰年又入紫皇诗。春风吹落人间世,只有梅花圣得知。

  • 《赠刘成文》

    予生谢早先,晚世相逅邂。礼俗不可徵,百孔千疮坏。平时以是念,食美不知囋。谁为医国者,已亟不图瘥。引脰望古人,去我远以太。斓斑纸上语,十才一二在。思人乐其言,把读不知懈。爱其善调理,未讫已期再。探窥古人心,愤懑世俗败。常思得英奇,肝肺相诱劢。以是求世人,未免

  •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 《洞仙歌(次韵苏子瞻)》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午梦醒来盼娇满。扇轻拈又放,浅炷兰薰,微笑处、吹著烟丝散乱。凉亭还独步,曾是凭阑,携手心盟指云汉。碧云斜阳外,信有如今,音书杳、寸肠千转。漫伫立、无言对荷花,看转眼秋风,翠移红换。

  • 《瑞鹤仙(咏含笑)》

    春风无检束。放倡条冶叶,恣情丹绿。□莺喧燕宿。似东邻北里,都无贞淑。高情恨蹙。叹何时、重见桂菊。又谁知、天上黄姑,扫尽晚春余俗。幽独。铅华不御,翡翠帷深,郁金裙蔌。长眉_目。嫣然态,倚修竹。纵青门瓜美,江陵橘老,怎比无穷剩馥。最难禁、扇底横枝,恼人睡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