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端作柱,度汉可为梁。
不受红尘涴,长依皦日光。
风行气锭韵,雨过发真香。
偏向闽中道,炎时散午凉。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松》
擎天端作柱,
度汉可为梁。
不受红尘涴,
长依皦日光。
风行气锭韵,
雨过发真香。
偏向闽中道,
炎时散午凉。
中文译文:
高耸的松树像一根支撑天空的柱子,
可以用来架起汉江大桥。
它不受尘世的污染,
长久地依赖皎洁的阳光。
在风中行走,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雨过后更加散发出真正的芳香。
它倾向于闽中的道路,
在炎热的时候散发午后的凉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松树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松树象征着坚强、高尚和不屈的品质,被赋予了伟大的象征意义。
首先,诗人将松树比作擎天的柱子,形象地描述了松树高耸入云的姿态。接着,诗人说松树可以用来架起汉江大桥,强调了其坚固和可靠的特点。
诗中提到松树不受红尘涴,意味着它不受尘世的污染,保持纯洁无瑕的品性。它长久地依赖皎洁的阳光,显示出对阳光的依赖和渴望。这种对阳光的需求也可以理解为对真理、光明和纯正之物的追求。
诗中还描绘了松树在风中行走的景象,强调了其气韵和灵动的特质。风行气锭韵,意味着松树在风中摇摆时发出悦耳的声音,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在雨过后,松树散发出真正的香气,这表达了松树的自然之美和独特的气息。这种香气在炎热的时候尤为明显,给人带来清凉和舒适的感受。
最后,诗人提到松树偏向于闽中的道路,意味着它在特定的地域中生长茂盛。闽中地区的松树也因此成为了一种象征和标志。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松树坚强、纯洁、高尚的赞美,并通过对松树的特点和气质的描述,传递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价值的思考。松树作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也代表了作者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赞扬和追求。
前朝太史宅,基撤万民庐。太师一去宅,问宅今何如?赤地无所有,庭树八九株。缅怀炙手日,门前卿大夫。肥马在东厩,脂羊出中厨。光妓列秦赵,佐酒吹笙竽。历年未五十,一抔不枝梧。歌笑不于此,悔不桑为枢。道旁甲第子,过马一踟蹰。
八宫妃尽赋篇章,风揭歌声锦绣香。选得十人为狎客,有谁能解谏君王。
不居功,不合半,脱体其间过一遍。梦觉船浮明月波,眼寒雪拥芦华岸。
惠我田畴,拯民水火,春满蜀东。更山连睥睨,长蛇隐雾,红移略约,扶握切,流星也。睢霓横空。人卧流苏行席上,公心事夕阑晨枕中。长自苦,算无人识得,只有天公。天教百般如愿,也应是、天眼惺_。看田间泥饮,门无夜打,水滨庐处,户有朝舂。拟上公堂,称兕爵酒,未抵人间春
鹤皋东望接三山,海上群仙日扣关。虎守月炉丹炼就,龙吟霜匣剑飞还。故园松菊余三径,老屋烟霞恰半间。为问林泉逃世者,如公今有几人闲?
邻人渐熟容赊酒,故客亲留为种蔬。住稳不论归有日,船通何患出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