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灵洞远,积雪满山寒。
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
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
明日开金箓,焚香更沐兰。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执行,避地寓居丹阳。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大历二年卒,年五十四(据独孤及撰《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补诗一首。(復出一首)
《宿洞灵观》是唐代皇甫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皇甫冉在洞灵观宿营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孤烟灵洞远,积雪满山寒。
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
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
明日开金箓,焚香更沐兰。
诗意和赏析:
《宿洞灵观》通过描绘洞灵观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幽深的宇宙氛围。孤独的烟雾飘渺,洞灵观深处远离尘嚣,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洞灵观周围的山上积雪累累,寒冷而苍凉。皇甫冉用冷雪代表人事寂寞,特别强调其中的寒冷与孤寂。洞灵观内的殿宇高耸,由松柏环抱,显得更加威严肃穆。古坛上已被莓苔所覆盖,显示出岁月的沉淀和荒凉的景象。洞灵观中的客人在清夜中久久不离去,可见他们对修道的追求和对心境的认同。仙人已去,白云仍在缭绕,仙人的身影如同仙云一般,离去了,但仙气依然弥漫。诗词末尾,明日将开启金箓,焚香更沐兰,暗示皇甫冉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继续修行并向仙人学习。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洞灵观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宇宙氛围和修道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寂静、孤独和荒凉的渴望,以及对修行与仙人境界的向往。作者以简练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宁静和幽远的意境,使人对洞灵观的景象产生一种清丽的感受。这首诗词表达了皇甫冉对自然、宇宙和修行境界的思考和向往,具有一定的哲理和生活情趣。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缆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
闲花未零落,心绪已纷纷。久客无人见,新禽何处闻。舟随一水远,路出万山分。夜月生愁望,孤光必照君。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草草茅亭古木间,万琅玕里一禅关。秋阴只俟风收尽,分我浮生增日闲。
忠肝贯日月,浩气抉云霓。诗书名帅,谈笑果胜棘门儿。牛弩旁穿七札,虎将分行十道,先解近城围。一骑夜飞火,捷奏上天墀。畅皇威,宣使指,领全师。襄阳耆旧,请公直过洛之西。箪食欢呼迎处,已脱毡裘左衽,还著旧藏衣。笳鼓返京阙,风采震华夷。
绝顶松堂喜暂游,一宵玄论接浮丘。云开碧落星河近,月出沧溟世界秋。尘里年光何急急,梦中强弱自悠悠。他时书剑酬恩了,愿逐鸾车看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