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枯面冷住山人,仿佛钱塘老惠勤。
寺窭不充黄粟饭,佛寒添绣碧苔纹。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
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来夜将分。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宿洪岩寺》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洪岩寺过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寺的冷清与佛寺的庄严。
诗词以"形枯面冷住山人"开篇,形容寺庙的冷落与僧侣的孤独。接着写道"仿佛钱塘老惠勤",以杭州的著名景点钱塘江来比喻寺庙的悠久历史,而"惠勤"则是表达了佛寺中僧侣虔诚地修行。
诗中描绘了寺庙的贫瘠景象,"寺窭不充黄粟饭"表明佛寺的经济拮据,供奉的食物简单单薄。接着写到"佛寒添绣碧苔纹",用寒冷的气氛衬托出佛寺中碧绿的苔藓,给人以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感觉。
进入秋天的描写中,"秋声茅屋三间雨"传达出秋天的凉爽和雨水的萧索。"野色松岩几树云"则将自然景观与寺庙相融合,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幽深的环境。
最后的两句,"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来夜将分"表达了作者在洪岩寺中用餐的场景。作者在清香的菜肴中,与寺庙里的僧侣交谈,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而"一灯明来夜将分"则暗示着夜晚即将过去,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也象征了生命的短暂与流转。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洪岩寺的描绘,展示了寺庙的冷清、佛寺的庄严和自然的宁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一幅具有古韵和哲思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寺庙中的宁静与禅意。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城头长短更,水调高低唱。别酒不盈斟,泪洒风烟上。明年二月时,更向城阴望。只有旧歌辞,传作风流样。
用尽四时周一岁,唯春能见好花开。十千买酒未为贵,既去红芳岂再来。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倾。哲王慎民监,措术如和羹。辛甘或偏长,非可制割烹。五味既可口,君子尝曰平。方今太平君,戒欹如持盈。乞言用龟监,履德均权衡。庶民虽惷愚,一或非所营。视之如己内,涂污千仞坑。是用选贤德,告戒敷至诚。曰虽一人良,万邦咸以贞。尚赖尔庶牧,裨朕
又中秋届候,日初沈,夜微凉。对烟障云屏,良朋益友,逸兴何长。飙然玉轮宛转,历茫茫、巨浸跃天网。碾破玻璃万顷,洞明三界十方。宜将。火枣交梨,开清赏,胜飞觞。肆雅志幽怀,遐襟旷迹,百虑俱忘。*思教风始振,感重阳、隐语示回阳。桂树香传十九,致余极味先尝。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