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
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
夕投灵洞宿,卧觉尘机泯。
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
暂来尚如此,况乃终身隐。
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宿简寂观》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白居易。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幽美的场景,表现了一种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倾慕之情。
诗中描绘了岩石白如云,林木红叶初开始凋落的景象,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静谧。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散步,陶醉于秋光的引领,完全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夜晚来临后,他选择在灵洞中宿泊,洞中尘机消散,睡眠中的他没有任何功名利禄的思绪,甚至连市朝的梦境也已消逝。诗人表示自己过去的生活虽然短暂但已经如此,何况将来余生,主张隐居彻底脱离尘世纷扰。诗人提到自己在夜晚饥饿时,只需服用一勺云母粉来充饥。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名利权势的厌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真实的描绘和具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意识到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繁杂都是虚幻和短暂的。他通过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远离尘嚣来追寻真正的幸福和满意。同时,诗人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展示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自我追求的坚持。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倡导放下名利心态,追求心灵的安宁和满足。通过具体描绘和婉转的语言,诗人让读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幽美和寂静背后的哲理思考。
明日重阳今日归,布帆丝雨望霏霏。行过鹤渚知堪住,家在龙沙意有违。
舞困歌慵酒梦迟,小栏舒腕转腰时。落花垂柳娇无力,都送春愁上两眉。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放行把住谩周遮,一段风流出当家。不是当年漆桶破,争能撒土又抛沙。
千峰围古寺,深处敞楼台。景异寻常处,人须特达来。松杉寒更茂,岚霭昼还开。欲续丰碑语,含毫恨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