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村南贫主人,入门桃李已残春。
无人折赠门前柳,伫立东风独怆神。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宿卢村送旅》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住在卢村南边的贫穷主人家,
进门时桃花李花已经凋零,
没有人摘取门前的柳树,
孤独地站在东风中,心中充满了悲伤。
诗意:
该诗描绘了一个夜晚住在卢村南边的贫穷主人的景象。诗中以桃花李花凋零、无人摘取柳树、孤独站在东风中等形象,表达了主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悲伤。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人情冷淡的感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贫穷主人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描写桃李凋谢和门前柳树无人摘取的情景,表达了主人的孤独和无奈。东风吹拂,更加凸显了主人内心的悲伤与忧愁。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主人的心境,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此诗以真实、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和心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冷漠和不公。它不仅是诗人自身感受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呼吁和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人情冷漠和生活困境的关切,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总之,《宿卢村送旅》通过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贫穷主人的孤独和悲伤,同时也映射出了社会的冷漠和不公。它以朴素的笔触触动人心,使人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并引发对人情关怀的思考。
年过百岁鬓如鸦,到处安然便是家,醉后有时相诘问,更言我解种黄芽。
月明未许人早睡,笛声鲜与秋争清。夜深不应有飞蝶,渠侬似欲伴人行。
如飞如舞对瑶台,一顶春云若剪裁。谁为移根蓂荚畔,玉鸡应为太平来。
平生自许岁寒操,醉日移来三十丁。底事此君亦移转,连明风雨唤教醒。
料事通神自一奇,奸雄如操已深疑。多言屡中真何补,一死由来自不知。
满慰人间渴雨心,未收云霭定为霖。怜渠沾水论涓滴,况我行舟苦滞淫。已涨麦田千里碧,更添沙料一篙深。小軿会指晴山去,布谷提壶各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