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泥我马僵欲仆,空村落日不逢人。
开门野寺净如扫,迎客老僧闲更真。
佛案青黄园果细,斋厨汲洗野蔬频。
年来到处无余念,静对同龛金色身。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宿马庄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冲泥我马僵欲仆,
空村落日不逢人。
开门野寺净如扫,
迎客老僧闲更真。
佛案青黄园果细,
斋厨汲洗野蔬频。
年来到处无余念,
静对同龛金色身。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马庄寺过夜的情景。他的马在深泥中僵硬地行走,几乎无法前进。他来到一个空荡荡的村庄,落日西山,却没有遇到任何人。他推开寺庙的门,发现它已经被清扫得干净整洁,迎接他的是一位悠闲自在的老僧。在佛案上,摆放着青黄色的果实,细细地品味着斋戒的果实。僧人们在斋房里洗净采摘的野蔬菜,这是一幅平淡而宁静的景象。多年来,作者游历各地,已没有任何杂念和牵挂,他静静地面对佛龛,感受到金色佛像的庄严与安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词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寂静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在佛寺中体验到的平和与宁静。诗中使用了自然景物和寺庙的描写,与佛教的修行精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作者通过冲泥僵马、空荡村庄、干净的寺庙和老僧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宁静、清净的生活状态。诗中的佛寺、斋食和僧人的形象,象征着禅修和修行的生活方式,寓意着追求内心宁静和解脱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佛寺中找到的宁静和心灵的安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一个清静的环境和修行者的生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纷扰和内心净化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典雅的意象,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平和的情怀,对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内心世界和追求宁静的契机。
公居颍水上,德与颍水清。身闲道转胜,内足无复营。平昔富交游,开门坐常盈。退居万事乐,独恨无友生。汝颍亦多士,后来非老成。赵公平生旧,情好均弟兄。少年结意气,晚岁齐功名。携手践廊庙,蹑足辞钧衡。徜徉里闾间,脱略世俗萦。兴来忽命驾,一往千里轻。白发俨相映,元勋
欧阳子,出阳山。山奇水怪有异气,生此突兀熊豹颜。饮如江入洞庭野,诗成十手不供写。老来抱璞向涪翁,东坡原是知音者。苍龙璧,官焙香。涪翁投赠非世味,自许诗情合得尝。却思翰林来馈光禄酒,两家水监共寒光。予乃安敢比东坡,有如玉盘金叵罗,直相千万啻过。爱公好诗又能多
聚雨挫炎威,归轩广陌西。渠声流作瀑,日脚侧成霓。换锦龙媒埒,淹花燕子泥。比来巾角垫,李郭定相携。
圣主不忘远,惠怀尧所难。如何吾所部,疲疗未全安。诏条少宣布,牒诉多悲酸。抚节夜长叹,忧惭非一端。
伯威虽拙诗故巧,我拙似渠诗欠工。竹溪想见梅花发,问讯穷冈今不穷。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