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苏明允宗丈挽辞二首》

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
源流知所自,道义更相亲。
痛惜才高世,齎咨涕满巾。
又知馀庆远,二子志经纶。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苏明允宗丈挽辞二首》是宋代苏颂创作的诗词。这首诗以挽辞的形式表达了对苏明允宗丈的哀悼和对其家族传承的赞扬,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道义和家族血脉的重视。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
源流知所自,道义更相亲。
痛惜才高世,齎咨涕满巾。
又知馀庆远,二子志经纶。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几个主要的观点和情感:

首先,诗人提到了平陵系,指的是苏明允宗丈所属的家族。他表达了对这个家族历代人才辈出的赞叹,说明自己的家族在才华与成就方面是有着优秀传统的。

其次,诗人强调了家族血脉的重要性。他认为家族的源流是可以追溯的,自己和苏明允宗丈都是这个家族的一部分,因此对家族的道义和价值观有着相似的认同和亲近感。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苏明允宗丈逝去的痛惜之情。他悲痛地表示自己对这位才华出众的人物的离去感到痛心,并以眼泪满布巾帕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最后,诗人指出自己也知道余庆(即家族的余泽)是遥远的,但他相信自己的两个儿子将继承家族的志向,继续经营和发展家族的事业。

这首诗通过对苏明允宗丈的挽词,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对家族成员的哀悼之情。诗人将才华、道义和家族血脉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了家族的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哀思和对家族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家族传统的热爱和关注。

  • 《僧院泉》

    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来难穷处所,心去助波澜。砌曲夜声苦,窗虚客梦阑。无心谁肯爱,时有老僧看。

  • 《春日同无垢兄酬履直诸兄弟见访》

    郊坰数椽屋,兄弟隐相依。谁鼓沧江棹,来寻白阪扉。水香絺叶长,村冷杏花稀。自喜能留客,开轩有翠微。

  • 《旅兴(四十首)》

    日暮登高台,流目盼云间。云间有明月,窈窕芙蓉颜。光辉被四表,万古一往还。惜无腾化术,仰之不能攀。

  • 《又三绝句》

    旧游萧萦十年余,走遍东南雪满须。醉洒银钩题岁月,窥寻酒在壁间无。

  •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

    两日晴,三日雨。衲僧皮草,无{左日右煞}{左日右良}处。

  • 《又和后九首》

    觉性灵明自若,本心利欲食之。大观如梦如幻,小视坐忘坐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